挖坑
“挖坑”的K線形態是打壓吸籌的標志。股價經歷瞭一段時間的橫盤震蕩後,突然向下破位,將橫盤箱體打穿,但隨後股價又被向上拉起,回到原先的橫盤箱體內部。
這個向下破位並沒有引發放量,隨著股價逐漸恢復到“挖坑”前的位置(也叫“坑沿勺,成交量迅速放大,說明在這一帶激發瞭大量的拋盤,這就是”挖坑“的效果:
本來股價在一個區域內震蕩,投資者雖然沒有獲利但也沒有被套牢,心態穩定,觀望著,等待市場發生變化。但這時突然向下破位,一時來不及反應,也來不及跑掉,正在惶恐無措時,股價又回歸原位,這時簡直就像在鬼門關裡走瞭一遭,大難不死,大喜過望,大量拋出,紛紛離場,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折磨自己——於是,在”坑沿“地帶,會看到一個很大的成交量。因為”挖坑“很容易洗掉散戶,所以,也有人稱之為”散戶坑“.
僅憑單純一個”坑“,並不能充分證明主力在吸籌。但這隻股票在散戶逃命的背景下,自”坑底“回到”坑沿“後成交量放大,顯示出該股面臨強大的市場拋壓,但該股並沒有再次向下,而是在”坑沿“位置上強勢橫盤!
這就構成瞭主力吸籌的明顯特征——有人在賣,但賣壓並沒有造成股價下跌,這說明有一股相當大的資金支撐瞭股價——這個資金一定是主力的!
出現瞭”挖坑“形態,如果股價恢復到”坑沿“的相對高位後強勢橫盤不跌,就可以認為這個”坑“是主力挖出來的,其目的是震倉吸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