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戰法深度思考(第7篇):戰略股與戰術股,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在上一篇的戰略文章中,我寫到:

遇到好的戰略機會,要敢於利出一孔,集中力量辦大事。

不同的人,對其解讀是不一樣的。就像同一個電影、同一部小說,不同閱歷的人看完感受不一樣,有人哭有人笑。

境界和段位不同,從文中讀出的感覺不同。

有人說,這不就號召全倉 all in 嗎?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文章重點寫的是戰略級別的識別和註意力集中傾註,而有些人讀到的是全倉。

那篇文章精髓其實就是下面的一段話: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那就給自己一個遠大的目標,盡量做大事。同樣,在倉位上,我認為:重倉一個股票和輕倉一個股票,對一個人註意力的占據有時候是一樣的。10%的倉位和50%的倉位,都是需要差不多的精力去關照。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大部分倉位放在最確定的倉位上,然後用100%的精力去關照?

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戰略思想:一旦我們在某個具有生產力的股票上擁有最大的確定性,就應該給它配置最大的倉位。合兵一處,力出一孔。

那篇文章寫於6月16號,也就是三峽能源第二根陽線的那一天。時間已經過去一周多,我想,今天如果大傢再回頭重新把那篇文章讀一遍,再結合這一周發生的事情,一定會重新理解這個問題。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多麼痛的領悟。

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

集中力量

辦大事

很多人隻看到“集中力量”,而沒有看到“辦大事”。

其實,我的文章並非表達一買股就全倉,而是表達資源與戰略量級相匹配,如果是大機會,就集中力量,如果是小機會,不要分散太多戰略力量?

最佳狀態應該是: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龍頭戰法深度思考(第7篇):戰略股與戰術股,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拾荒網

當戰略機會來的時候,那就是凝聚成一團火,集中攻擊。如果是戰術性機會的時候,就分散倉位,散漫星空。這樣可聚可散,既敢於打大仗,又能做好平時的小仗。

大仗就是戰略性機會,小仗就是戰術性機會。

好,這裡我們引出兩個概念:

戰略股

戰術股

什麼是戰略股?

有巨大基本面和預期差驅動,一旦被挖掘,就可以翻倍,甚至至少漲幅在50%的股。

什麼是戰術股?

僅僅符合信號或者買點,而沒有強大的基本面驅動,沒有預期差的股票。

我們知道,很多股票沒有基本面動力,沒有預期差,也能大漲,有的也能成為龍頭,但擁有基本面預期差的股票,成為龍頭的確定性和級別性,更高,更具有戰略價值。

比如,中金公司、九號公司、滬矽產業、小康股份、王府井、道恩股份、英科醫療,這樣的股票,都是因為基本面的驅動力和強大的預期差走出來的。

當然,有基本面預期差的股,不一定能被資金認識,並不一定能成為龍頭,但—-但它一點被資金相中,就很容易成為龍頭。一旦成為龍頭,就具有戰略價值。

既然戰略股這麼好,為什麼還提戰術股?

因為:

1、戰略股稀缺。

2、戰略股不稀缺,但每個人識別戰略股的能力無法無縫對接,所以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做到戰略股。

那麼這個時候,戰術性的機會,還是要做一做的。

畢竟,人非聖賢,孰能不手癢?

或者說,做戰略性股票,有依賴平時做戰術性股票所積累的盤感和狀態。就像拳擊,狠狠的一拳,有賴於多次的試拳。

龍頭戰法深度思考(第7篇):戰略股與戰術股,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拾荒網

但,一定要區分清楚,哪一筆是為瞭戰略出手,哪一筆是為瞭戰術出手。

一旦是為瞭戰略,就要調集絕大部分兵力,投入全部的註意力,力出一孔。並盡量承受震蕩和波動,格局大一點。

如果是為瞭戰術性出手,可以分散兵力,見好就收,不需要什麼格局。

千萬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任何股和任何信號都平等對待。同樣是突破新高、同樣是仙人指路、同樣是打個板、同樣是低吸一個股票,在不同的股票上,其意義是不一樣的。

在戰略股上,是為瞭抓住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在戰術股上,僅僅是套個利。

這種戰略意識和對機會的級別區分,才是我最想分享給大傢的。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