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瞭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
1、縮量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隻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隻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傢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2、放量
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傢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隻要分析透瞭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瞭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瞭,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瞭。
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瞭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主力在吸引市場關註,以便出貨。
2.1、溫和放量
這是指一隻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註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後,其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瞭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2、突放巨量
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瞭。另一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瞭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隻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放量上漲——是指成交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個股的股價也同步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漲通常是在股價在低位狀態下運行一段時間,後出現在上升行情中,而且大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途。
放量下跌——就是暴跌,說明下跌動能強,一般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現後會放量下跌,其實有時是不理智的拋售行為,暴跌幅度過大時可以搶反彈。
操作中經常發現有些個股走勢出現異動,例如成交量突然成倍增大,短期就實現巨量換手,主力的意圖則要綜合多方面的信息來判斷,有時屬於主力出貨,有時屬於主力換莊,投資者可根據放量出現的位置、k線形態等方面來判別:
1、“放量滯漲”,不祥之兆。若成交連放出大量,股價卻在原地踏步,通常為主力對倒作量吸引跟風盤,表明主力去意已決,後市不容樂觀。
2、下跌途中放量連收小陽,需謹防主力構築假底部,跌穿假底之後往往是新一輪跌勢的開始。
3、高位放量下挫,這是股價轉弱的一種可靠信號,投資者宜及時止損。
總結下來:上漲會放量(見頂),下跌縮量(見底),一般規則如此。
具體我們看看幾個例子:
1、上漲過程中的放量
2、上漲過程中的縮量(調整)
3、下跌過程中的放量
4、下跌過程中的縮量(反彈)
總之一句話:量代表的是能力,可以多可以空!但是縮量一定是代表反向運動,放量代表正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