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在“破位”就是價穿這個問題上,均是習慣性的看“股價的破位”動作或現象的。但我多年來發現,除瞭要關註“股價破位”動作,還要特別的關註“均線破位”動作和現象。
因為,與均線相比,股價的波動更活躍,但也更容易被“人為幹預控制”(特別是在每當靠近敏感位置上的短線時),均線的波動“幅度”沒有股價那麼大,也沒有股價那麼好調動(這都是以操盤手角度來講的)。所以,就會常常出現一種情況——當股價在靠近某個支撐均線的時候,容易出現“人為的破位一下”的動作和現象,這就是“誘”的手法的表現。
但做為跟盤的股民來講,是比較難一下子判斷出這裡的“股價破位”現象是否是真的破瞭,還是“誘破”的手法?
實戰中,按照股價是在引領均線運行,但也受均線牽制作用的規律,總是先出現“股價破位”動作,而後出現“均線破位”動作的。
那麼,如果隻有“股價破位”動作,而沒有出現“均線破位”動作的跟隨。就會產生一種經典的技術現象—–“價破線不破”,這種技術現象一旦出現,股價在短時間破位後,又被快速拉回來並配合放量現象的話,自如也就會產生短線的“拐點”瞭。
“價穿線不穿”現象也會有夭折現象出現,但一般即使走夭折瞭,也會有一次反彈(上攻行情中)動作出現,隻是,反彈力度難以再次回到兩線之上,或上去的快,下來的更快。這樣以來,前面看似像“價穿線不穿”的現象,最後卻還是形成瞭兩線的交叉現象。
而價穿線不穿的現象中,兩線即使靠攏的很近,但始終都不會形成交叉現象的。實戰中,一般可以配合拐點出現之後的股價拐頭攻擊時的成交量是否明顯放大,來幫助判斷一下這個拐點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