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談情緒投機炒作時,經常離不開的兩個詞是“沖天炮、核按鈕”,也會經常用“樹倒猢猻散”這類詞,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
答案是,這類炒作想要維持的維護成本太高,註定不會持久 。
來講一段歷史,五代十國的後唐,後唐是李存勖建立的,他爹李克用,後來被李嗣源篡奪,李嗣源是李克用樣子,這次講講李嗣源死後,他兒子繼承之後的故事。
我先按照時間線串聯一下。
933年12月,唐明宗李嗣源病重,李從厚繼皇帝位。史書上對這人評價是“他雖欲勵精圖治,但卻不懂治國之道,處事優柔寡斷,且無識人之明。”
934年2月,李從厚聽從朱弘昭、馮贇的建議,通過樞密院調令對鳳翔、河東、成德、天雄四鎮節度使進行易地調動,並派使臣監送。
於是,李從珂(李克用養子)在部將的鼓動下,趁機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叛亂。(當時誰當皇帝都怕臣子功高蓋主,李嗣源也是在李存勖的猜忌下起兵的)
隨後,朝廷派遣的諸道軍馬匯集鳳翔城下(李從珂老窩)大舉攻城,李從珂軍傷亡慘重幾乎要玩玩瞭,突然,來攻城的有一夥士兵倒戈投降李從珂 ,於是,大敗其他攻城隊伍,剩下的隊伍又紛紛倒戈瞭 。
接著,李從珂乘勝東進攻入西都長安,洛陽這邊皇帝李從厚慌瞭,於是派兵前去攔截,當時侍衛都指揮使康義誠打算投降李從珂,借此機會一頓敲詐跟皇帝要瞭很多財寶,李從厚無奈答應。
後來,李從厚最後那點兵康義誠投降瞭李從珂。
934年4月,李從珂進入洛陽,後即位稱帝,命人弒殺李從厚,李從厚死時,年僅21歲。
你看看,李從厚從933年12月繼位到934年4月被李從珂滅掉,前後還不到半年時間,而這種朝代更替是那個時代的傢常便飯。
李從珂的勝利明顯有些小幸運,如當時鳳翔城時來攻城的士兵臨陣倒戈,原本將要被滅瞭,結果絕地求生反將一軍。
臨陣倒戈在當時非常普遍,這種現象還不能怪當時百姓,因為亂世生存最重要,人心往往隻認利益,誰給的利益多就聽誰的,所以想要維護這種看似穩定的關系隻能逐級增加好處,直至不能維繼便瓦解瞭。
《禮記·檀弓下》講到“師必有名”,這裡的師出有名的一個很重要用意是降低維護成本,讓大傢心中都有一個信仰一份堅守 ,這樣持續的才夠久,行進的才能更遠。
《三國演義》裡諸葛浪對罵王朗:我太祖武皇帝 ,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 ,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動不動就把老祖宗搬出來瞭,一方面說明我這邊的根正苗紅邏輯正宗,另一方面洗腦下面民眾,詮釋大傢都有一個信仰,我們是為正義之戰,而不是為個人利益而戰。
顯然,在情緒投機裡面市場資金是心知肚明的,大傢都知道這個情緒不持久,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旦退潮時倒戈賣出的一個比一個快。
而在價值投資裡面,大傢都知道茅臺未來的預期,都有一個核心信仰在支撐著自己,即使在面臨挫折面臨恐慌,也不至於多數人全都動搖砸盤。
講到這還有個有意思的事。
李從珂率軍將要攻高洛陽時,康義誠假意起兵抗擊,當時士兵想法是在洛陽起兵跟皇帝要一波金銀財寶,到李從珂那邊後李若想收降還要再給一波銀子,兩面通吃。
後來這夥人將要到李從珂軍時還沒等康義誠主動投降,底下的士兵已經跑光瞭,最後康義誠帶著僅剩的幾十人投降李從珂。這不就是妥妥的核按鈕麼,說好的一起到白頭,你卻半路局瞭油。
李從珂934年4月繼位當皇帝也沒幹多久,936年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建立後晉,亂世爭來爭去都是無奈之舉。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知識網站。
最後,來句題外話。
看完五代十國這波亂世你才能理解,為何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稱帝後會杯酒釋兵權,也知道朱元璋為何最後殺功臣(軍臣)的原因,也能明白偉人講過的“槍桿子裡面出zheng權”究竟有多重要,更會深知gu田會議確立的不是個人而是“dang指揮槍”原則是多麼多麼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