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題材為王的市場,善於抓住主流題材的人賺得盤滿缽滿,不懂題材分析的人很難在這個市場賺錢。每天早晨六點發佈的《今日投資機會》提供瞭當天的重點新聞和個股資訊點評。事件驅動是題材炒作的主要方式,什麼是事件驅動?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瞭。
一、定義
什麼叫“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呢?要解釋這個名詞,我先舉一個我最愛舉的例子。當2012年《泰囧》熱映。12月12日首映,上映首周票房達到3.1億人民幣;上映21天累計票房達10億人民幣;最後創造累計票房12.6億人民幣的票房神話時,人們隻是感慨這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但是,如果你作為一個投資人,是否能從這個社會現象中賺取這金白銀呢?如果你是一名有心的投資人,且對“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稍有研究,那麼當你在第一時間看到泰囧熱映後,你就應該做足功課,通過觀影、豆瓣調研,知道泰囧的制作公司是上市公司“光線傳媒“,且群眾口碑非常不錯。在泰囧首映12月12日後的不久,作為“事件驅動型投資者”,就立即建倉光線傳媒。買入並持有。從12月12日凌晨首映 ,《泰囧》制作公司光線傳媒(SZ300251) 收盤價21.6元到12月28日收盤34.99元,14個交易日,漲幅61.99%。而你的這筆投資至少可以穩定盈利30%+,這就是一筆典型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
百度百科關於“事件驅動型投資策略”是這麼定義的,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件發生前後對投資標的影響不同而進行的套利。投資者一般需要估算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對標的資產價格的影響,並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發生,然後擇機退出。
二、思維訓練
當我被2012年末泰囧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震撼過後,我首先回顧瞭自己先前使用但是並未察覺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並對這種投資策略思維進行整理,進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策略。那麼,未來我們該如何挖掘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又該如何訓練自己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思維呢?
首先,我認為“事件驅動型”投資思維,從本質上而言,就是建立起從“現實世界”到“金融世界”的一種復雜映射的思維。在數學上我們知道“映射”概念,它是指兩個元素的集之間元素相互“對應”的關系。比如Y=2X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映射,它是一個線性方程式的映射,給定一個確定的X值,那麼就有一個確定的Y值。當X=1,Y就等於2;當X=2,Y就等於4….而“現實世界”到“金融世界”的“映射”,不一定是線性的,不一定有條件R(reality world)就一定得到結果F(financial world)。這種R到F的映射,大多是非線性的;有放大,有衰減;有可能會有延遲量,或者提前量。這種從“現實世界R”到“金融世界F”的“映射思維”我個人認為是做equity投資的最核心思路。
下面舉例,在09年國傢投入四萬億刺激經濟,當你知道這個“現實世界”的消息時,你如何判斷“金融世界”,特別是股票市場的表現。如果你閱讀相關財經新聞然後再做分析,就會發現好像大多數財政撥款都投入瞭“鐵公基”(鐵路,公路,基建)這些基礎投資建設以拉動內需。那麼你在自己的頭腦裡就建立起一個很初級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鏈條。首先看到現實世界裡的新聞:國傢投入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通過分析:錢都投入瞭“鐵公基”—>尋找股票市場“鐵公基”裡面的龍頭股,找到“金融世界”裡的投資標的。上面提到的這個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非常初級,為什麼呢?因為上述分析隻是面對初學者的定性分析,不夠精確,沒有達到定量分析的角度。如果你想再深入下去,就應該探究,如果我們要投資“鐵公基”類的股票,應該按照哪種板塊輪動的順序進行投資?是先鐵路在公路再基建,還是先基建在鐵路再公路?如果準備做鐵路相關題材,是整車的公司,還是剎車配件的公司是更好的投資標的?對於專業投資者,這種投資順序也頗有講究。
在08-09年的時候,當我自己第一次琢磨出這種“金融映射思維”,並且成功做完一單後,很是興奮。隨著逐漸深入金融實務,看瞭很多金融類的書籍時,我才發現,其實國外的金融專業trader早就開始這種思維訓練。如圖1所述,在邁克爾劉易斯著名的《說謊者的撲克牌》裡就有類似這種例子的描述。
當你熟練掌握瞭這種“現實世界到金融世界的映射思維”後,你會腦洞打開,頓時覺得現實世界中的任何現象都是發財的機會。說的誇張點兒,真是有點“惟恐天下不亂”的感覺。因為隻要有亂象,那麼金融市場就會有對應的投資機會。這個道理其實和“軍火販子喜歡戰爭”的關系一樣的。
三、具體案例分析
3.1 “稀土收儲”(稀土,有色股):2009年9月
大概在2009年9月,通過閱讀財經報紙我瞭解到,國傢將原先隨意出口的稀土資源進行控制。這不是關鍵,最核心的是,1)稀土資源相當於“工業制造的味精”,用的少,但是非常重要,很多電子制造都用個上它。2)但是由於我國對稀土出口管理松散,我國的稀土深加工幾乎為零,所以很便宜,且稀土開發對環境污染較大,所以外國大量從我國進口稀土原材料,特別是日本。3)最重要的一點,稀土也是非可再生資源。4)當時我國占瞭全球稀土產量的90%,且國外的稀土礦如果需要開工也得至少1年後,且不具類似我國的這種開采價格優勢。瞭解到以上四點,我就知道相關“稀土概念”股可以操作瞭,其中特別強調的是第四點。一方面,那時我國幾乎可以說壟斷瞭全球的稀土生產,且在短時間內國外的稀土礦無法開工,供給大量減少,被國傢控制,那麼價格一定飆升。通過建立瞭這麼一個“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鏈條,我很堅定的建倉稀土龍頭600111包鋼稀土(現已更名北方稀土),買入並持有,獲取瞭不錯的利潤。
3.2 “甲流”事件(醫藥股):2009年9月
2009年3月,墨西哥、美國等國傢和地區出現甲型H1N1流感疫情,並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至7月份已經傳播160餘個國傢和地區。4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H1N1流感病毒從3級升到4級警報,2日後又升級至5級警報,6月11日升至6級最高級別。甚至,哥斯達黎加總統與哥倫比亞總統都相繼感染。最後,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12月30日公佈統計數字,今年以來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圍內致死超過1.2萬人,其中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死亡人數占一半以上。
當7-8月左右,我聽到甲流的新聞,然後通過深度閱讀相關材料,我瞭解到當時的甲流疫苗甚至可以動用“國傢配給制”,也就是說,不是你花錢就可以買到的,可見疫情的嚴重性。此外,當時衛生部將甲流納入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將預防措施定為“甲類傳染病”,是後果嚴重傳染性最強的傳染玻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並病毒性肝炎等20餘種。可以說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此時,我們又建立瞭一個“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鏈條:甲流肆虐—->對於疫苗國傢配給—->有能力制造疫苗的生物醫藥企業就2-3傢—->國傢會把疫苗訂單給相關企業,利好疫苗制造股—->疫苗制造相關上下遊企業也會受益。
在這樣一個思維鏈條建立好之後,我根據當時股票盤口,選擇做瞭海王生物。由於印象深刻,到後來,每次快到秋冬季瞭,我都會習慣性的關註海王生物。這個股還真是股性活躍,每次都不落空。
3.3“PM2.5”(環保股)2013年
我生活在西安,與北京相比,氣候能相對濕潤些。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從2011年開始,每一年秋冬換季的時候我都咳嗽不止,最嚴重的一次,喝瞭1L裝的京都念慈庵琵琶膏4大罐,依然還是咳嗽。然後醫生祭出瞭大招,藥到病除,而我現在依然記得那個藥的名字“復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後來到2012年,因為潘石屹在微博上不斷的科普,大傢終於知道瞭"PM2.5"這個概念,而我也對當年為什麼我總咳嗽有瞭認知。
後來,媒體開始報道PM2.5的嚴峻性,那個時候是2013年的1月左右,馬上就要召開全國的兩會瞭。當年兩會的核心就是“關註民生”。所以,有一個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鏈條建立瞭:PM2.5嚴重 & 國傢關註民生& 兩會馬上召開—->環保股估計會爆發—->定性分析結束,現在進入定量分析階段—->如何選擇環保股裡的龍頭—->通過分析與篩選確定一個環保股portfolio:國電清新,龍凈環保,燃控科技,九龍電力,永清環保,龍源技術。—->定量分析的第二階段,選擇龍頭股:600388龍凈環保—->等量定量分析的第三階段: portfolio裡的操作順序邏輯:先做龍頭,600388龍凈環保,等這個龍頭起來後,估計portfolio裡面的相關環保個股會因為龍頭股的走強而形成板塊內的個股依次爆發,那個時候再見機行事。當時我在2013-02-22周五買入龍凈環保,很幸運的是,在周六龍凈環保出公告,大利好(見圖2)。
通過解讀這則新聞以及對當日收盤的交易所公開信息進行分析(見圖3),我可以確定周一龍凈環保肯定大漲。
說個小細節,因為市場也許對上則新聞的解讀沒有如我所料那麼樂觀,盤中可能會有分歧。我怕當時手犯賤,不能拿住利潤,於是周一2013-02-26我就沒有看盤,也沒有拿智能手機。隻是在上午在微機室裡的web端查詢瞭2次,分別在8%,10%,然後就不看瞭,尾盤漲停封的很牢。在周二0227,我估計龍凈環保這一波消息也刺激夠瞭,差不多瞭,在周二很可能是高開低走,沖高回落(做盤多瞭,基本能猜到主力是怎麼想的),當天早晨,在公車上以第二高點5.9%賣出,收盤隻是0.53%,而我兩天的操作就凈賺16%,這就是“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的魅力。故事在這裡還沒有結束。在周二高點出掉龍筋環保後,我預測周三可能會盤整,於是等,沒有任何操作。在周四02-28尾盤進去,周五早盤,龍凈環保沒有拿住,賣的早瞭,後來一直看龍凈環保沖高。然後觀察我那個“環保portfolio”感覺,其中的龍源技術蠢蠢欲動,盤口非常活躍,價格還處於低位,於是沖進去,300105龍源技術收盤大概在5.4%。
也就從上周五02-22買入,到本周五03-01,我一周大概賺瞭20%+的利潤(見圖4交割單),而這就是一次完美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我無論從思維邏輯鏈條,還是盤中的操盤小細節都很有條理,錢賺的明白,這種手法也完全可以復制,這才是我最看重的。
現在回過頭來再次復盤,我會反思,像這種“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的缺點就是,在短時間內需要很多人同時進行新聞解讀,數據分析,選股,以及最後的操作。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且你的各方面沒有短板。也正是如此,聽說很多私募專門建立專門的“事件驅動型投資基金”,由一個團隊來操作。對於這種模式,我是比較認可的。
3.4 從《泰囧》到《西遊降魔篇》 :2012年
接著文章開頭的“泰囧”繼續說。如果作為一個投資人,你錯過瞭因為泰囧熱賣而大漲的“光線傳媒”,那麼你應該自己再拓展下思維。我當時是這麼想的:泰囧大賣—>光線傳媒大漲—>此時還是寒假,是電影廠商的傳統票房熱期—->上豆瓣查詢下後面有什麼電影準備上映—->發現《西遊降魔篇》—>此時西遊降魔篇還沒上映,但是我知道制作方是“華誼兄弟”—->繼續深入研究,發現《西遊降魔篇》的導演是星爺,大眾都很買賬,星爺的前幾部作品都熱賣—->演員裡面有文章,當時還攜“失戀33天“,成為所謂“好男人”的代表—->演員裡面還有黃勃,號稱"30億"先生,又是票房大賣的基礎—->再回過頭來看“華誼兄弟”的股票,相比較光線傳媒,處於低位—–>建倉,賺錢,數鈔票。
這個“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就與前幾個有所不同,不僅僅是“現實世界到金融世界的映射”,而是“多次映射”,以及“思維遷移”,“投資標的嫁接”。
四、構建復雜的“結構化”投資標的
上面講解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都相對簡單,通過“現實世界到金融世界的映射”,建立思維鏈條,找到投資標的,我們就賺到瞭錢。但是有些時候,什麼都做好瞭,但是我們卻發現,沒有對應的投資標的可以建倉。這怎麼辦?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確知道某個企業不錯,但是這個企業並沒有IPO,在二級市場沒有對應的投資標的;而我們也不是PE/VC,無法參與一級市場,我們不能分享企業迅速成長而帶來的利潤。就好比,你現在觀察到身邊很多人都用小米手機,而你也認可小米這傢企業,深深的被它的互聯網精神所折服,你想買小米股票,但是你買不到,因為你不是雲鋒基金的LP。對於“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投資者,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此,明明看到cash瞭,卻不能裝進自己的口袋。
其實,這個時候轉換下思維,一樣可以實施“事件驅動型投資策略”,但這個轉換也許成本很高,也許不是一般的普通投資者可以操作的,但是基於一個完成的思維訓練體系,我還是覺得應該把這一部分加進來。
當我們沒有“直接”的投資標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構建“間接”的投資標的。先舉個例子,我很小的時候愛搗鼓“四驅車”模型,但是玩兒多瞭後,我覺得車體都是一樣的,我就隻想收藏車殼。其餘的什麼車身啊,馬達啊,我都有瞭,不需要。然後,我就把我不需要的那些多餘的東西廉價出售給其他小夥伴,也許某個人的四驅車馬達壞瞭,他需要一個馬達。而某個小夥伴的車體被撞壞瞭,需要個車體。而通過“先整體購買,留下自己需要的,賣出自己不需要”的,這個策略,我積攢瞭很多喜歡的四驅車外殼。
現在回到“構建合適的投資標的”的話題上,當我們想投資的公司沒有時,直接投資無法達成,我們就“間接的”尋找那些產品包含瞭我們需要的投資標的,然後再想方設法把其餘多餘的東西賣掉,留下精華。
4.1 購買Alibaba的機會
在2014年9月,阿裡巴巴準備去NYSE上市時,我們已經感受到瞭阿裡巴巴這個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體量,僅僅1年不到,阿裡巴巴推出的餘額寶就成為瞭中國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我很看好它。但是,在二級市場上買不到阿裡巴巴的股票啊?怎麼辦呢?
同樣的問題也被美國的投行美林銀行(Merrill Lynch)遇到瞭。由於美林和UBS前面承擔瞭阿裡巴巴競爭對手京東的主承銷商,因此被阿裡巴巴封殺。但是,美林的結構產品部(structured product)的設計人員卻沒有抱怨自己的投行部人員抱錯大腿,而是利用機會創新瞭一個提前讓投資者炒作阿裡巴巴股票的合成產品(synthetic product)。
撇開細節,隻說幹貨。因為在阿裡巴巴的多輪PE投資中,日本軟銀的孫正義持有瞭最多的阿裡巴巴股份,34.4%左右。此時,美林的結構產品部,先大量購買已經在日本上市的日本軟銀股票,然後再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剝離。軟銀的資產很龐大,除瞭阿裡巴巴的持股外,還有日本的移動公司和美國的移動公司(合並為Sprint 公司),再加上雅虎日本和未上市的電信類資產。美林的產品設計人員,為瞭使得投資者能純粹地持有軟銀資產中的阿裡巴巴部分,創造瞭一個多頭套空頭的合成品,多頭就是購買軟銀的股票,空頭就是Sprint股票以及雅虎日本股票(均為上市公司),再空頭瞭日本電信公司KDDI的股票(因此對沖掉瞭軟銀中未上市的電信資產)。
該產品的結果就是幾乎把軟銀這個上市公司的非阿裡巴巴資產通過空頭剔除得一幹二凈,留下瞭比較純粹的阿裡巴巴的股權,讓投資者提前買入,坐享其成地享受阿裡巴巴的上市前半年的估值爆發。最後購買此產品的投資者,從2014年3月份以來,享受瞭至少100%的收益,,這才是金融創新的典范。
4.2 購買停牌卻準備復牌大漲的股票
上面舉的阿裡巴巴的例子也許跟我們中國大陸的普通投資者有點遠瞭,下面說一個具體的,A股身邊的例子。
2013年4月1日,停牌7個月之久的美的電器(000527.SZ)帶著整體上市的利好復牌,開盤便連續3個交易日呈現“一字”漲停。但是,此時,一般的A股投資者雖然看好美的這支股票的前景,但由於漲停封的堅決,所以無法建倉。但是有些聰明的套利基金卻發現瞭一個“漏洞機會”並加以利用。當日,市場中持有美的電器的十幾隻ETF裡,隻有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的申贖清單中將美的電器設為瞭“允許”現金替代,也就是說,當日該基金接受以現金替代申購、以股份贖回。如此,該ETF成為市場上當日唯一可買入美的電器的通道。就在4月1日9點30分~10點32分,博時基金旗下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出現瞭2011年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天量成交,並被全部換手。這一個小時內,該ETF所持約37萬股美的電器被套利盤洗劫一空。原本由該ETF持有者分享的美的電器連續漲停收益,成為套利資金的“美餐”。
特別強調,筆者在此不做道德判斷,僅僅從投資人的角度去分析如何把握此次投資機會。
下面是幹貨。ETF是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可在二級市場買賣,同時可用一攬子股票申購贖回。根據筆者的分析與猜測,套利資金先從在二級市場買入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並贖回換會一籃子股票,瞬時賣出其他股票,僅保留美的電器。套利資金能在9點30開盤就目標明確的申購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說明瞭套利資金前期調研準備的很充分,並且在眾多ETF中尋找出“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 ”基金的交易制度漏洞,完美地實施瞭一次“虎口奪食”,堪稱一次經典的交易案例。
五、最後的擴展思維
其實寫到這裡,很多朋友已經掌握瞭如何構建最基本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鏈條瞭,但這還是很基矗為什麼呢?因為我想起瞭我們高中物理老師話,因為上面的分析還僅僅停留在“定性分析”,卻沒有上升到“定量分析”的層面。我再深化一下,即使到瞭“定量分析”的層面,對於金融市場,我們還得考慮“定時分析”(timing很關鍵),“標的分析”(哪個是龍頭股)以及“輪動分析”(可能一個板塊內相同概念的股票都漲,但是具體誰先漲,得具體研判)。
想做到上面提到的五種分析(5A分析)“5A, 5 analysis”,我們就得做很思維拓展,要打提前量。就好比在踢球時,你不能等球的軌跡已經出來瞭你再奔跑,你得預判,你得提前啟動否則跟不上,而這個“提前量”才是判定一個國際頂級前鋒的標志,這就是“意識”。
而我們做金融的,最後拼的也是“意識”。當我這篇文字發表,更多的投資者看到,並且掌握瞭,那麼我再靠什麼去賺錢呢?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知識網站。答案就是,思維與意識。我的“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已經自覺不自覺的訓練瞭快8年,外加當年癡迷GRE AW寫作訓練的3年,我可以說,我的金融思維,特別是“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思維專項已經做到瞭TOP。而意識呢,這需要自己主動的去訓練,我隻能告訴大傢方法,卻不能代替大傢思考。就像我現在依然記得GRE AW作文裡的那個經典ISSUE TOPIC, "The function of science is to reassure; the purpose of art is to upset. Therein lies the value of each.",很多同學考GRE,TOEFL, IBT 僅僅把它們當作一個考試,而我卻深入下去,掌握瞭AW真正的精華“critical thinking”,而這種批判性思維才是超越AW5.5的究極奧義。
下面我就說幾點自己如何拓展自己“金融映射思維”
5.1 提前做預判:這個需要投資人在平時就采用發散性思維看待經濟社會裡的各種現象,日常就準備好,到瞭某個特殊事件真的發生瞭,自己隻需要將平時的“應對策略”搬出來用就好。另外,投資人可以在平時就做上面《說謊者的撲克牌》中“if….and then…”的頭腦訓練。
5.2 提前尋找portfolio標的:對於專業且穩定盈利的投資人,其實每年也就那幾次出手機會,那麼其餘時間幹什麼的。提前尋找符合“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的股票池。這是個體力活兒。
5.3 保持對政治、經濟、科技新聞的敏感:保持敏銳的嗅覺是專業投資人區別於普通人最重要的一點。
5.4 閱讀,不停的大量閱讀:在將近8年的時間裡,我每周必讀的報紙雜志有《三聯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末》《經濟觀察報》《經濟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ly),《economist (經濟學人,英文版)》,以及各種網絡閱讀。通過閱讀,我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社會的動態,從而比普通人提前發現投資標的。特別指出的是有能力的話,盡量保持英文閱讀的習慣,慢慢的你就能從那種“language arbitrage”中獲益。
六、附加思考題
Q1:當你第一次聽到“特斯拉”電動汽車時,你是什麼時候?通過什麼媒體?你後來查詢瞭特斯拉是否上市瞭沒?知道TSLA當時的股價?然後你買瞭沒?
A:我第一次知道是Business weekly 還是wired雜志裡提到的roadster,等於用的是lotus elise的底盤,那時候特斯拉還沒有出model s,大概是2010年左右。記得當時就提瞭一句。我沒有認真對待,也沒有進行調研。
Q2:你什麼時候聽說的比特幣(BTC)?那個時候BTC一個多少美金?你認真研究瞭它的根本設立想瞭嗎?你購買瞭嗎?or 你用你的電腦挖礦瞭嗎?
A:我第一次聽說BTC大概是2012年下旬吧,通過手機閱讀,當時BTC已經不便宜瞭,好像300-400美金吧。我覺得我當時最失誤的是,沒有認真研究BTC的供求機制,這是最失敗的。新東方的李笑來老師因此狂賺一筆,估計上億瞭。
Q3:你聽過GO PRO嗎?什麼時候?通過哪種媒介?你買瞭GPRO股票嗎?
A:2013年左右就開始關註GO PRO, 當時是從癮科技瞭解到的,股票從ipo上市基本漲瞭100%
Q4:你第一次用智能手機是什麼時候?你研究過智能手機的CPU是哪傢公司生產的嗎?你買瞭ARM公司的股票嗎?
A:2009年第一部智能機moto的milestone,關註iphone,google G1很久瞭。知道CPU是ARM公司提供方案。後來ARMH從我開始觀察漲瞭快150%。
Q5:你知道微軟推出的Hololens嗎?你怎麼看待這個產品?你認為hololens可以提振微軟的股價嗎?什麼時候?同時你怎麼看待其他的“虛擬現實”設備,比如Oculous?
A:知道Hololens,我覺得核心是看Hololens 消費版的表現,就好比google glass開始令人非常激動,現在卻草草收常一個技術的勝利不僅僅取決於技術的先進程度,更重要的是商業上的運作。知道CM/P , OS/2是什麼嗎?有興趣可以自己查查。
Q6:你第一次聽到安倍經濟學是什麼時候?那是你預期到USDJYP那次次絕好的外匯行情瞭嗎?
A:2012年12月左右通過閱讀財經報紙,知道瞭安培準備上臺,上臺後就是現在所謂的安倍經濟學,貨幣寬松。然後在5月親眼目睹瞭索羅斯索大師做空JPY,賺瞭10億美金,又一次親臨歷史第一現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