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就扯一扯挖掘和選股的關系。
有一種人去菜市場買菜,是想好做什麼菜就買什麼。而有一些人去菜市場,是看哪個菜新鮮便宜就買瞭放冰箱再說。
前者自然簡單,買回傢下鍋就是。後者則是每天想吃什麼瞭就打開冰箱組合一下。前者是隻能做一頓飯的主婦常幹的事,後者是要養活一傢人一星期的主婦模式。
挖掘就是去菜市場,選股就是在傢做菜。我想我說明白瞭。
比如普京訪問,最早催化的是電商,挖電商,有什麼壞處嗎?沒有,挖完擺在那,總有用得上的。後來是油氣,挖出來擺那,有壞處嗎?依舊沒有。再後來越爆越多,挖出來有壞處嗎?依舊沒有!這就好像一個養活一傢人的主婦,回傢的小推車一定是滿的,冰箱也一定要雙開門的,能多放菜才好。玩題材股,一定要見多識廣,破除自己的思維封閉性和惰性。封閉性和惰性在,是沒法玩的,因為好的題材通常是新鮮的、首次出現的東西,需要自己知識結構、儲備以及挖掘能力的快速響應。我碼文時,經常會故意放個不影響整體思路的小瑕疵,就是檢驗圍觀群眾的水準,順便釣個高手魚。目的也就是找到這種開放性和積極性都很強的人。
挖出來的東西很多,都塞進冰箱。到瞭要做菜,打開冰箱門看看。這便是選股。
選股首先要按題材刺激程度排序,擇強去弱。這個很好理解,隻有一種以外情況:用A題材介入,但被B題材介入的人群推高瞭。這種前提下,一定要記住,如果上拉程度以及達到或者超過瞭A題材介入的漲幅,那麼之後就要轉為用B題材評估。尤其熊市不要考慮疊加校效應。這就好像在酒吧裡打架,有個人你覺得不一定打得過,這時候來個大俠一拳把他打趴下瞭。那麼你就別再想著打趴下那人,想怎麼和大俠做朋友。
其次是按照輿情擴散容易度排序,通俗地說,就是這個話題大媽是否聽得懂。我們曾經做腦科的兩個方向。除瞭一便因為上面那條邏輯踩中瞭鈦白粉漲價而賺到一些錢,其他的基本沒動。為什麼?因為腦科這個東西沒有被科普過,99%的人群不懂啊!他們更加容易相信第一創業是創業板標桿科技股。
再次是按照價格安全排序,大白話,什麼便宜。便宜不是指PEPB,用這個題材股就沒法聊瞭。便宜是指這類個股是否處於相對底部,呈現縮量、下跌周期尾部(這個得空在說,是籌碼分析,老關註著在我分析中車四個千萬級換手等等案例、多個復牌開板上都看過,說實話我不太想披露)。
最後是按照盤子大小排序,註意區間都有兩端。一端是用流通盤來作為底部起點判斷、另一端是用整體市值來做頂部天花板判斷。舉個例子,現在有一個股,流通盤20億,市值200億。按說流通盤20億是很好炒的,搞到流通盤50億都不難。但如果搞到50億,市值就500億瞭,而這個市值多數情況已經捅破瞭行業天花板,所以沒有突破40億就被市值派狂殺。
還有兩個獨門,就不寫瞭。寫瞭90%以上人看不懂。別有用心的看懂瞭,反而在盤面割韭菜用。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把這幾個因素都捋清楚瞭後,列表權衡。有些會問量化評估可以嗎?可以,自己選因子,我不會把表給你的。嗯,聰明的看到瞭,這是一種和甘特圖、腦圖、波士頓矩陣一樣的武器。
熊市多認票,多認素材,別著急賺錢。早上多去菜場買菜,入夜才能開大排檔賣38元的大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