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偏好的有機組成(圖解)

​​​多數人接觸“風險偏好”這四個字多數是在開設一些賬戶時,進行用戶風險偏好評估的時候。通過完成幾十道題來界定自己到底是哪一種風險偏好的類型。其實這種做法是僵化的,不僅評估的標準有問題,測量的口徑更加有問題。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個案例:某人自以為自己是風險厭惡的(測試結果),結果一個月內卻做瞭200多筆追漲殺跌的交易。​今天我就簡單地說一說,怎麼認知自己的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如果具體在二級市場投資,可以圈定三個要素進行分析:

一、選股偏好

選股偏好首先體現為行業偏好,比如偏好選擇傳統行業的,吃藥喝酒這樣的防禦板塊​,就比鐘愛科技股的投資者風險偏好要低。

即使在相同的行業中,根據基本面選股、根據趨勢和技術面選股、根據消息面選股三種模式,也是依次風險偏好提高。

這個我們舉個例子,如果在雄安行情中,選擇績優環保和小藍籌地產票​的投資者,風險偏好就小於選擇智慧城市個股的。在同樣選擇水處理類中,選擇首創的投資者,風險偏好就比選擇管廊類的要校

二、倉位習慣

我以前經常說倉位習慣好像農民的耕作習慣,該澆水澆水,該施肥施肥,到點瞭該摘果子摘果子。但很多人聽到打雷就把樹砍瞭。這種就屬於韭菜的倉位習慣——沒有習慣,情緒化管理倉位。

倉位使用的習慣,根據不同的流派會產生極大的區別。比如說打板族,今天可能大倉位排板,明天觸發止損就走,達到預期也走。而對於中長線投資者,倉位變化是緩慢的,基本上是滯後於個股波動的(尋求確定性)。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首創有第一個板跟我排進去的,也有第二個板殺進去的。這些進去的人,有些用瞭三成,有些用瞭六成。那六成的風險偏好就比三成的大;復牌後,有些減倉,有些高位加倉的。那麼高位加倉的風險偏好就比減倉的大。

三、操作頻次

從風險偏好的本質驅動來看,可能承擔更大風險的人,內在驅動都是為瞭更大地獲利。馬克思的話我就不引瞭,大抵都可以接受擴大風險概率來擴大收益。而增加操作頻次是擴大概率性機會的最直接手段。追求傳說中的高拋低吸、精準日內T等等,都是散戶慣常使用的手段。

操作頻次越大,首先是摩擦成本越大(比如券商的錢,稅的錢)。其次是在當前流動性不足的背景下,沖擊成本也巨大。我很早就說過,看起來一個日內T可以有5%的機會,真的下手去做完全沒有肉,一半是沖擊成本。

從操作頻次上來看,頻次越高的,風險偏好越大。但現實卻經常事與願違,比如還是拿首創例子,有告訴我的:第一天跟進去,結果頂部加倉失敗,跟著做瞭一星期T,結果利潤吐掉三分之二。

所以,綜上來看,風險偏好由:選股偏好+倉位偏好+操作頻次,三個組成。我們來個例子:

選股風險偏好大:創業板B

倉位風險偏好大:滿倉抄底

操作頻次偏好高:日內T

以上等於,滿倉抄底創業板B並做日內T獲利。這是啥?

不就是我前幾天碼的段子嗎?

風險偏好的有機組成(圖解),拾荒網

​很多人不知道風險偏好不合時宜地擴大會是什麼下場,我們來看另一個段子

風險偏好的有機組成(圖解),拾荒網

風險偏好的有機組成(圖解),拾荒網

​如果上周真的5倍配資,這會兒已經去半條命瞭,是十倍則已經嗚呼哀哉瞭。

上半年的重頭戲已經進入尾聲,不管博弈在何種演繹中落下帷幕,都到瞭要壓低風險偏好的時候瞭,是從選股偏好、倉位習慣、操作頻率中的哪一種入手,更多是看個人的投資體系與風格。

個股問題恕不回答,因為我不知道你的風險偏好以及承受能力,所以無法做出有效判斷。工具已經碼給大傢瞭,自助吧。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