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首先要明確,自己要按什麼級別來操作,不妨假設這級別是30分鐘。 那麼,進到市場,打開走勢圖,首先要找什麼? 就是:找當下“之前最後一個”30分鐘中樞。 這其實對任何新進的股票,道理是一樣的。 例如,你出瞭某股票,重新選擇一隻新的,那就會面對相同的情況。 顯然,這將會出現三種情況: 一、當下在該中樞之中。 二、當下在該中樞之下。 三、當下在該中樞之上。 註意: 這最後的30分鐘中樞,是一定可以馬上確認的,無須任何預測, 當然,前提是你首先要把本ID前面說的理論學好, 如果連中樞都分不清楚,那就沒辦法瞭。
【一】、第一種情況——當下在該中樞之中。 顯然,這中樞在延伸中, 而後兩種情況,分別可以用“第三類買賣點”分為兩小類。 【二】、對第二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下。有: 【1】、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 【2】、當下之前“已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 (“正出現”也包括在這種情況下。按最嚴格的定義,這最精確的賣點,是瞬間完成的。而具有操作意義的第三類賣點,其實是一個包含該最精確賣點的足夠小區間)。 【三】、對於第三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上。類似有: 【1】、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買點”。 【2】、當下之前“已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買點”。 【Ⅰ】、對於第一大類——當下在該中樞之中,
因為“在中樞裡”, 由於這時候怎麼演化都是對的,不操作是最好的操作, 等待其演化成第二、三類, 當然,如果你技術好點, 可以判斷出“次級別【5分鐘】”的“第二類買點”, 這些買點很多情況下都是“在中樞中”出現的, 那當然也是可以參與的。 但如果沒有這種技術,那就有瞭再說瞭。 隻把握你自己當下技術水平能把握的機會,這才是最重要的。
【Ⅱ】、對於第二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下——第1類【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 【1】、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 由於“中樞震蕩依舊”,因此,
⑴、先找出該中樞“前面震蕩的某段”, 與之用“類似背馳”比較力度的方法, 用macd輔助判斷, ⑵、找出向下離開中樞的“當下該段走勢”, 看成背馳判斷裡的“背馳段”, ⑶、然後,再根據該段走勢的“次級別【5分鐘】走勢”, 逐步“按區間套的辦法”去確定盡量精確的買點。 註意: 用來比較的某段, 最標準的情況:當然是“前面最近”向下的, 一般情況下,“中樞震蕩都是逐步收斂”的, 這樣,如果繼續是中樞震蕩,後面的向下離開力度一定比前一個小。 當然,還有些“特殊的”中樞震蕩, 會出現“擴張”的情況, 就是“比前一個的力度還要大”, 但這並“不必然”就一定“會破壞”中樞震蕩,【而】最終形成第三類賣點,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在後面談論“中樞的各種圖形形態”時,才能詳細說到。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 用“各種圖形分解”與“盤整背馳”的方法,就可以完全解決。 【2】、對於第二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下——第2類【當下之前“已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
由於該中樞已經結束, ⑴、那就去分析“包含該第三類賣點”的“次級別【5分鐘】走勢類型”的完成,用“背馳的方法”確定買點。 ⑵、當然,還有更幹脆的辦法:就是“不參與”這種走勢。 因為此後隻能是: ①、形成一個“新的下跌”中樞, ②、或者演化成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 那完全可以“等待這些完成”後,再根據那時的走勢來決定介入時機。 這樣,可能會錯過一些大的反彈, 但“沒必要參與”操作級別【30分鐘】及以上級別【日線等】的“下跌”、與超過操作級別的“盤整”,這種習慣,必須養成。 【Ⅲ】、對於第三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上——第1類【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買點”】,
這時候不存在合適的買點,等待。 【2】、對於第二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上——第2類【當下之前“已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買點”】,
⑴、如果離該買點的形成與位置“不遠”,可以介入, 但最好就是剛形成時介入, ⑵、若一旦從該買點開始, 已出現“次級別【5分鐘】走勢的完成”, 並形成盤整頂背馳, 後面就必須等待, 因為後面將是:一個大級別【日線以上】盤整的形成, 按照上面的習慣,可以不參與的,等待該盤整結束再說。 ⑶、當然,如果整個市場都找不到值得介入的,而又希望操作, 那麼就可以根據這些“大點級別”的“中樞震蕩”來操作, 這樣,也可以獲得安全的收益。 上面已經把一個“固定操作級別”的可能操作情況, 進行瞭完全分類,與相應分析, 顯然, 對於一個“中樞”來說, 最有價值的買點: 【1】、就是其“第三類買點”, 【2】、以及中樞“向下震蕩力度出現背馳”的買點。 【Ⅰ】、前者【1、“第三類買點”】, 最壞的情況,就是出現“更大級別”的中樞, 這可以用其後走勢,是否出現盤整背馳來決定是否賣出, 一旦不出現這種情況【沒盤整背馳】, 就意味著: 一個向上走勢去形成“新中樞”的過程, 這種過程當然是最能獲利的。 【Ⅱ】、至於後面一種【2、中樞“向下震蕩力度出現背馳”的買點】, 就是“圍繞中樞震蕩差價”的過程, 這是降低成本、增加籌碼的。 該模式的關鍵: 隻參與確定操作級別的盤整,與上漲, 【1】、對盤整用“中樞震蕩方法”處理, 保證成本降低,以及“籌碼不丟失” (成本為0後是籌碼增加。當然,對於小級別的操作,不會出現成本為0的情況), 【2】、在中樞“第三類買點”後, 持股直到“新中樞出現”,繼續“中樞震蕩”操作, 中途不參與短差。 【3】、最後,在中樞完成的“向上移動出現背馳”後,拋出所有籌碼, 完成一次“該級別”的買賣操作,等待下一個買點出現。 這裡必須註意: “中樞震蕩”中出現的類似盤整背馳的走勢段, 與“中樞完成的向上移動出現的背馳段”是不同的, 兩者分別: 在“第三類買點”的前後, 在出現第三類買點之前,中樞未被破壞,當然有所謂的中樞震蕩, 其後,中樞已經完成就無所謂中樞震蕩瞭, 所以這問題必須清楚,這是有嚴格區分的,不能搞糊塗瞭。 以上的方法: 是對“固定操作品種”來說的,也就是不換股。 還有一種更激進的操作方法: 就是不斷換股, 也就是不參與中樞震蕩, 隻在“第三類買點”買入, 一旦形成新中樞就退出。 例如操作級別是30分鐘, 那麼中樞完成【3買後】向上時, 一旦出現一個5分鐘“向下”級別後, 【1】、下一個“向上”的5分鐘級別走勢“不能創新高”, 【2】、或出現背馳, 【3】、或盤整背馳, 那麼一定要拋出, 為什麼? 因為後面一定會出現一個新的30分鐘中樞, 用這種方法, 往往會拋在該級別向上走勢的“最高點區間”。 當然,實際上能否達到,那是技術精度的問題,是需要幹多瞭才能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