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博的三級聯立分析操作系統中,運用的傳統指標隻有均線系統、BOLL和MACD,但在這些技術指標中,BOLL指標由於具有神奇的指示作用,是本操作操作系統不可或缺的,是本系統一系列研判方法中必不可少的指標之一。所以,今天專門講講神奇的佈林指標。
在《【原創】學會這些就能炒股4:瞭解BOLL》中已經對BOLL的傳統應用方法做瞭講解,這裡就不在贅述瞭。這裡主要講解佈林在本操作系統下的波、段操作中的神奇作用。先給出一些結論性的規律:
一、某周期K線圖上的佈林中軌的方向,往往就是該周期K線圖對應級別的一段走勢方向,隻有極弱的盤整走勢可能例外。
二、某周期K線圖上的佈林三條軌道線,往往就是該周期K線圖對應級別的一波走勢的支撐壓力位,除非是強趨勢中的同向波走勢、或趨勢中的連接兩次反復纏繞的波走勢會出現線外運行狀態。
這是兩個最基本的結論。由此可以看出,對於波、段操作而言,沒有什麼比知道波、段的方向和可能的起、止價位更重要的瞭。這兩個結論的依據是什麼?下面就以段上漲趨勢為例來詳細講解。
無論是段強趨勢上漲,還是段弱趨勢上漲,均線和佈林中軌會形成多頭排列,這從均線系統和佈林指標的計算方法就可以知道:均線系統是5周期、10周期均線,佈林中軌是26周期均線,當股價處於一段較長時間的明顯上漲時,這三條均線必然多頭排列且上行。所以,在三條均線(佈林中軌是26周期均線)多頭排列情況下,任何一次回調,都是對各條均線的回踩。我們知道,向上均線有助長和支撐作用,所以,在三條均線中的任何一條均線止跌,都是合乎情理的。那麼,為什麼每波回調偏偏是在佈林中軌附近止跌呢?
從型態上講,如果一次回調連5周期均線都不能跌破,這個回調就不會引起5周期均線轉向,5周期均線就不會和10周期均線形成死叉,按照波定義,這種回調不可能構成一波回調,是可以忽略的波動。換言之,這樣的回調相對於查看的級別來講,一定是級別太低。所以,隻有跌破10周期的回調,才有可能引發均線死叉,形成一波走勢,才是值得考察的波動。這也解釋瞭為什麼短線高手常常以5日線、8日線作為操作指標線的緣故。
從走勢的規律上講,股價在某一段時期內的波動,一定是圍繞著某一均線的。既然段走勢必然包含均線纏繞,在那麼在段走勢中的走勢波動,必然且首先是圍繞著10周期均線的波動。既然是圍繞著10周期均線的波動,那麼就意味著,股價的波動自然不會離開這條均線過遠,當遠離10周期均線達到一定程度時,股價運行方向就會轉向,重新向10周期靠攏並反向穿越10周期均線而產生新的一波走勢。這也是乖離理論揭示的股價運行規律。所以,對於多頭排列的三條均線而言,當股價回跌到26周期均線(佈林中軌)附近時,股價已經遠離10周期均線瞭,在10周期均線牽引和26周期均線支撐的雙重作用下,終結一波回調就是順理成章的。
從級別的對應關系上講,佈林中軌就相當於上一個級別的5周期均線!比如5F的5周期均線,就相當於1分鐘的25周期均線,隻是由於計算頻次不同,兩條線略有差異,但走勢的本身就不會如此精確,所以這種差異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見圖8-8。既然一波上漲在沒有終結之前極少跌破5周期均線,那麼對應的次級別一段上漲走勢不會有效跌破佈林中軌、維持在上通道運行,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下跌走勢剛好相反。這也解釋瞭為什麼中線操作(趨勢操作)的高手往往看重21日、30日、34日、55日或60日均線的緣故,實際上是在依據周線的5周期、8周期、10周期或13周期均線做周線一波走勢。同樣道理,為什麼長線操作要把120日均線或144日均線看成是生死線?其實不過是月線一波走勢的生死線罷瞭。
既然如此,在本操作系統來講,就不存在什麼短線、中線和長線操作問題,操作的頻次完全取決於你選取的操作級別。但是,由於一波走勢的重要參考均線——5周期均線無法提示該波走勢的支撐壓力為,所以利用波、段的級別對應關系,去次級別研究一段走勢。如此,次級別的佈林指標,以其動態通道顯示功能,當仁不讓地成瞭研究一段走勢的不可替代的技術指標!
這裡需要提醒一下:對於連接兩次反復纏繞的強力上漲波,或一段強趨勢上漲中的上漲波,佈林上軌往往不能構成壓力,相反,這些波走勢常常是在佈林上軌外或圍繞佈林上軌上行(下跌段趨勢相反)。這時本級別的佈林上軌失去瞭壓力作用,此時應註意上一個周期K線圖的佈林中軌和上軌附近的壓力作用。這就是及時換周期操作問題,將在本書的實戰操作中詳細講解。
「 拾 荒 網| 」,你的炒股專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