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指標KDJ有效嗎?技術指標到底有沒有用?每次看線都給人一種感覺:按照這個指標買靠譜。但事實並非如此。今天就拿KDJ開個頭,本來想對滬深所有股票所有歷史數據做一個概率統計,但彭博上可以做簡單的回測,就截幾張圖簡單討論下。直接看圖說話。
回測的設定如下:100萬本金,萬分之三的交易費,隻能單向做多,在KDJ發出買賣信號後下一個交易日開盤價買賣。
按照常規的KDJ交易規則買賣:金叉買,死叉賣,k線下穿70賣,上穿30以上買,日期設定是20,5,5,3。
依據日線KDJ交易,從1995年至今,本金虧損超過87%。
有人說需要按照大級別的線來買賣,以把握長期趨勢。按照周線,月線,季線買賣,盈虧分別為334%,630%,131%。看上去賺的很多吧,但上證綜指從95年至今的漲幅為500%左右,20多年下來僅跑贏指數130%。
按照月線KDJ交易的回測漲幅為630%,算是最高的瞭,但如果參數設定稍加改變,改為16,5,5,3,漲幅縮減為268%。參數的設定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主觀的過程,為什麼必須是某個數?是巧合還是必然?基於歷史回測我們可以得出一組最優參數組合,但真的適用未來嗎?梅西踢球穿阿迪的刺客球鞋,我穿上刺客鞋是不是也能和梅西一樣出色?明顯不是。過分相信技術指標的人就是在犯類似的錯誤,如果某個技術指標真的有用,那就是永動機瞭。
那麼,又有人會說,KDJ用於超短期的日內交易會比較好,那我們來看看日內交易的結果,股災至今虧35%,相對大盤也好不到哪裡去。
技術指標的詬病還在於不同的人看出來是不同的結論。暫且不討論形態這類主觀的東西,1000個人能看出1000個形態,基本都是基於自己的經驗之上。但如果你相信股市價格漲跌是隨機遊走,那經驗大抵就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很多大神看似牛逼,實際是在解釋歷史,並不能預測未來。
這和宏觀經濟類似,經濟學是用來幫助理解經濟運行,而不是用來預測的。隻有當事情明顯發生偏差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常識來判斷接下去可能不妙。拾荒網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