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技術指標買點滯後,容易被主力設置陷阱。這些事情我也承認,最早接觸股市,靠聽消息炒股被坑的一塌糊塗,然後開始研究技術分析,發現kdj,macd佈林線這些好像都挺好用。甚至感覺單靠這些指標就可以賺到大錢,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虧的一塌糊塗。當時感覺這些指標時而有效,時而無效。比如macd,有時候金叉瞭可以馬上就漲,但有時候金叉後馬上大跌。按網上說的底背離後一般趨勢會反轉,但是往往底背離後還會背離,股價還會大幅下跌。按照kdj超買超賣去操作更是經常一買就套一賣就飛。長而久之,對這些技術指標根本不敢相信。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就被這些指標給忽悠瞭。
但是後來經過幾年折騰,網上能學的辦法都學瞭,還是時好時壞沒有進步,倒是資金虧損越來越多。當時也萌生退意,覺得自己真不適合炒股,但是又不忍幾年積累的經驗就這樣白白丟棄。於是硬著頭皮堅持,後來經過幾個前輩旁敲側擊才終於想清楚瞭自己幾年內無法盈利的根本原因。
後來我開始自己研究符合自己性格的交易模式,到今年終於有瞭穩定的盈利。後來再看那些被我拋棄的技術指標,又發現其實每個指標都很管用,而他能不能在你手上發揮作用,關鍵是看你用的順不順。
比如KDJ,按網上的說法J值小於0屬於超賣,超賣就可以介入,但是往往介入後還會大跌。
但是如果按照背離的角度來看,KDJ的效果又變得很不錯。
還有按照J值小於0屬於超賣往往會忽悠人這一條,如果改成J值出現超賣(數值不一定為0而是出現和價格背離之後),趨勢又處於向上震蕩的多頭市場,那麼準確度就會大幅提高。甚至有時候指標提示的位置就是最底部。為瞭更直觀的看到效果,我把上面的話寫成瞭技術公式,效果如下圖。
通過上面的例子能看到,副圖指標提示的位置精確度還是很不錯的。可能有人要反對,說上面有幾個提示位置過後還是跌的。這樣說來這個指標還是不準。其實這也是幾年前一直困擾我的問題,不過我現在想明白瞭,世上不存在完美的技術指標,不然創造指標的人早發瞭。一個指標有他的優勢就有他的劣勢。一個交易者能做到的隻有理解這個指標的理論。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長處,規避他的短處。使用一個指標,一定要選擇和這個指標契合度高的股票。如果契合度低,那麼指標的成功率就不高。選擇好契合度高的股票後要敢於按照自己的經驗去嘗試他提供的買點,然後根據這個指標制定完整的交易策略。隻要做到對買入後可能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對策,持股也就沒什麼可讓人心慌的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