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力學很長時間面臨兩個問題。
第一是對於聲音速度的計算預測比實驗值低 15% (未考慮溫度變化因素,一百年後由拉普拉斯解決)
第二是水星軌道計算與觀測不符 (未考慮廣義相對論,兩百五十年後由愛因斯坦解決)。
龍頭戰法就是牛頓定律,知道的太多,但是裡面面臨的很多細節問題如何修正,這是我本文心法部分要闡述的
少做事是提高效率的關鍵。一流人才和二流、三流的差別在於,後者雖然也能完成任務,但是未必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一流的人總是能找到在當下最好的方法(靈魂標和獨立氣質標要第一時間識別對市場的影響)。而一種方法的好和壞,可以差出幾十、上百倍的效率(所以可以8年一萬倍也可以8年腰斬再腰斬)。這就是我講的高手的理解力水平差一級,貢獻可以差出一個數量級(10倍)的原因。
世界上有兩種比賽,一種是比絕對成績,比如你自己跑長跑。還有一種比賽是比相對成績,隻要比對手強就好,而這種比賽獲勝的關鍵在於比對方少出錯,萬一要是出錯瞭,最好早點出,這樣還有改正的機會。這種比賽總的來講比的是防守。
凡是NBA的球迷都知道這麼一句話,“得分靠進攻,但是贏得比賽靠防守”,很多對抗型的體育項目都是如此。羽毛球進攻固然好看,但是靠一次劈殺把對方抽死的可能性極小 ,最後其實大傢都在拼消耗,每一個球的回合特別多,誰出現失誤瞭,就要輸掉當前的球,誰體力不支瞭,就要輸掉比賽。
剛開始打羽毛球的人都喜歡進攻,因為那樣過癮,有經驗的人,都喜歡調動對手,讓對手失誤。從進攻到防守,體現瞭一個人對這項運動的理解。 類似地,在足球中,看意大利隊比賽有點枯燥乏味,因為它大部分時間在防守,但是它的成績並不差。相反,南美洲的足球註重進攻,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常常漏洞百出。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想的隻是如何贏一個球,而不是整場比賽。人生是一個持續時間特別長的比賽,我們大部分時間並不需要關註“贏”這件事,而隻要不輸就可以瞭。比賽進行到半場的時候,很多對手就棄權瞭,或者失去瞭比賽資格,最後剩下來的就是贏傢。所以2020新一年到來瞭,你要做的不是關註某一票的得失,而是看你是否打造出瞭穩定性強的高勝率的模式體系 , 哪怕每次盈利2%,隻要勝率高於90%,那麼你一年下來數學復利10倍以上
那麼如何打造高勝率+高穩定性的模式呢?你必須掌握幾個關鍵思維,這是理解龍頭戰法的必備元素
1、范弗裡特彈藥量和蘭切斯特方程對龍頭反包成妖的深度理解
數量上居於少數(漲停次日低開悶殺或者核按鈕)的弱者,在戰場上,應當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以弱勝強?
答案在於: 尋求局部的,絕對優勢(星期六以點帶面拯救網紅板塊), 迅速消滅敵人(情緒迷茫重新聚焦),進而使雙方整體數量對比, 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1947年五月的孟良崮戰役開展時,在整個山東解放軍兵力隻有27萬,低於國軍的四十五萬.
但華野抓住戰機, 以十五萬人合圍國軍 74師的三萬兩千人,雙方兵力比例為約五比一, 華野在短時間和局部空間內形成絕對優勢. 盡管 74師武器和單兵作戰能力極為強悍, 是華野的三倍以上,但是按照蘭切斯特方程的估算,雙方實際的戰鬥力相比為 25:3, 大約八比一,最後華野以傷亡一點二萬人的代價,全殲瞭 74 師.
解放軍另外一個法寶是優待俘虜,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把他們迅速轉換成自身的戰鬥力. 這樣不斷積小勝為大勝,從局部數量優勢不斷擴充成整體數量優勢。47年以後國軍的潰敗之迅速,讓許多旁觀者大跌眼鏡,但這實際上是蘭切斯特方程在戰場上的規律的自然體現.
2. 風險思維是一種底線思維
因為控制最大回撤,本質上是控制風險的下限——在對抗風險的過程中,我們並不是要消除向上的波動,而是希望下行的那個底部能夠被控制。
這意味著,風險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底線思維”。決定投資結果的,不是贏而是輸。輸得少的 ,能熬過最難時刻,活下來活得久的,就是贏傢。
信念(戰術模式)不等於一根筋,信念要懂得分階段和環境氣氛,今天的你肯定已經聽過千萬遍別人告訴你要“好好學,天天向上”瞭,你也已經相信人就是天然應該求學求知。但你如果生在鐵木真時代的草原上呢?你可能就覺得,識字還不如學打鐵和打仗重要。信念(操作模式)錯瞭嗎?沒錯,但是要放在合適的環境下
我們很多人都有的一個本能信念是:否定我這個信念(做一次回撤瞭)就是否定我這個人(模式不行)。這讓我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們必須獲得別人的贊揚,不能被質疑、拒絕和否定。那麼,想要超越這種恐懼(不敢上高位龍頭),最有效的辦法其實是:不要把你的個人認同建立在某個信念內容(具體龍頭標的)本身上,而是建立在這個信念(核心靈魂大龍頭)的推導過程上。
3、找到理解市場的棋眼
最為重要的是:並不是你是對還是錯,而是在你正確時賺瞭多少錢,而錯誤時你賠瞭多少錢。
我們對比一下這兩種方法:
方法一:跨過7英尺高的欄桿
這大概是一種適合於極富天賦的人才用的學方法,例如達·芬奇、比爾·蓋茨等。他們能夠快速學,還可在不同學科之間自由穿梭。可惜,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采用這種方法,風險極大,很難復制。
方法二:跨過1英尺高的欄桿
也就是說,找到可重復的“簡單動作”。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成功的概率要遠大於方法一。假如找到這一類方法,你隻需重復、堅持,就能取得超乎想象的回報。
巴菲特怎麼選呢?
巴菲特說:“在投資方面我們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為我們全神貫註於尋找我們可以輕松跨越的1英尺高的欄桿,而避開那些我們沒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高的欄桿。”
所以,我們的難題不在於做好一件大事,而在於找到一堆可重復(成功)的小事。每天獲利1%幾年你就無敵瞭,所以相比較進攻性我更看重回撤控制
好的“內核”,要看起來簡單。但簡單的背後它要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不是要做好一件大事(買瞭以後就連續7個漲停翻倍),而在於找到一堆可重復的小事,然後形成系統。剩下的就是每天專註這樣高勝率+穩定性的模式就夠瞭,因為滾泥球越滾越大,數學概率都決定的時候,就不要自己YY去打破瞭,你要做得就是遵守數學模型而已
那麼如何打磨自己的高勝率+穩定性的操作模式呢?
答案是利用分階思維最有效
4、什麼是分階思維?用一個有趣的故事給你講明白
看到地上有100塊錢,你伸手去撿。這是一階思維,發現機會就行動。大多數人都這樣。
但是,如果你養成瞭二階思維,就會多想一層:慢著,如果地上真是100塊錢,早該被人撿走瞭,所以,它不會是錢,所以,我不要浪費時間,視而不見繼續走路才是正確的。二階思維很高明,但有時高明得有點犯傻。如果地上真躺著100塊錢,放著錢不撿就是犯傻。二階思維犯傻是因為它過度依賴一個前提:別人都是一階思維。
經典經濟學就是典型的二階思維。這既是它最強大的地方,也是它被最招人批評之處。它假設別人不會傻到有錢不撿,所以聰明地替自己省下瞭撿錢的功夫。它認為市場總是有效的,因為價格已經反映瞭所有能影響價格的信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地上沒有白撿的錢。
三階思維:地上有錢,因為別人都是二階思維,有錢也不去撿,所以地上還是有錢。那不撿白不撿
認知(資金)一階一階上升,很像電影《盜夢空間》的劇情節奏,一層層穿透夢境,最後似夢似真。到底地上有錢還是沒錢?高階思維比低階思維想得深
站在當下面向未來,要想拿出能撿到錢的策略:
首先,你必須具備多階思維的能力,除瞭零階之外,任何一階上,你都要有思考的能力。(主線是什麼)
其次,你每次啟用第幾階思維,取決於你對其他人思維在哪一階的瞭解。(情緒拐點的判斷)
呆在人多(資金多)的地方才知道別人對信息的處理是在哪個階次(盤口),相應確定自己應該調整到哪個階次。(做熱點板塊的底層邏輯之一)
在關鍵時刻下大註(非關鍵時刻管住手),能夠讓你在本錢比別人還少時,賺更多錢。
到極致非常困難(過濾分歧和次要選項),在這個過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難(貪念和害怕踏空的亂來),如果一個年輕人能夠最終走過來(減少頻次專註模式內套利),達到極致(過濾不穩定勝率),他就練就瞭一身克服困難的本領(懂得市場情緒的拐點和體察)。這種人將來會不得瞭(一年10倍高手)
5、關於短期和長期的理解
其實是倉位和心態的大問題,因為極大影響收益率和回撤程度
第一層心法:當概率越穩定地不在你這一邊時(情緒或者市場弱勢),你越要孤註一擲(做龍頭聚焦點)。這一點很反常識,很多人都覺得“牛市”才重倉做龍頭,其實越是熊市辨識度越高,想想維科技術當時的環境就明白我的意思瞭,因為強勢市場每天上百漲停其次開盤十幾個一字板,好的都買不到,你重倉的很可能就是龍子龍孫,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層心法:當大傢都孤註一擲時,你也隻好孤註一擲,你的才能就被運氣拉平瞭;而如果你不願意孤註一擲,那就得站起來走出去,尋找到一個不需要孤註一擲的環境。
第三層心法:當概率變得不穩定時(分歧日),你反而不必著急出牌,需要觀察(資金的切換選擇)。當時勢轉移,共識出現(你再狙擊)。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實際做法正好相反,往往是概率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孤註一擲,比如說,覺得一門生意十拿九穩,於是押上全部身傢。這樣做錯在哪裡?
其實懂得概率論的人,會用勝算概率X收益=數學期望的公式來進行計算。
十拿九穩卻壓上全部身傢,贏瞭不過是錦上添花,輸瞭卻是一敗塗地。盡管失敗的概率隻有一成,卻乘上瞭自己的全部,期望的損失也是大得離譜,顯然不是理智的選擇。
對於那種輸一次就會讓自己一一個月白玩的重倉回撤風險,我會選擇敬而遠之,無論潛在收益有多麼的誘人。拾荒網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經濟學教會我,要追求一生幸福的總量最大,而不是一時的幸福最大化。把時間的維度加入到選擇的考量裡,很多事情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6、必須放棄部分安全感
我們知道,幾乎所有進化初期的動物的雙眼都是長在兩側的。這樣一來,它們可以同時看到上下左右前後的各個方向,沒有視覺盲區,這確實是一種極為安全的配置,可這樣的配置有什麼局限呢?
沒有視覺盲區這樣配置的副作用就在於它們沒辦法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某一處(看不到資金的聚焦方向,所以東方通吃大面),也沒有辦法仔細、長期地觀察任何一個點(因為低吸的錢也要賺,接力的前也要賺,N字反包的錢也要賺),於是它們也就不可能有深入思考和長期思考(理解盤面的棋眼在哪)。也就是說,它們的註意力隻能時時刻刻消耗在身邊發生的一切東西上面,所以,它們實際上沒有過去、沒有將來,也不知道可以有過去、可以有將來,它們隻有現在,一個沒有前後對比的現在。(看瞭一天盤,心累眼花,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
於是,它們這些自以為很全面甚至很認真的做法,也就等於被困在瞭永恒的當下(隻關註自己的持倉和自己認為的“龍頭靈魂”,看不到市場真實選擇)。
放棄部分安全感,才能獲得進步
幾乎所有初等動物的雙眼都是長在兩側的,這裡有個小細節——最終有些物種(一年10倍高手和一線遊資)的雙眼是進化到瞭正面的,於是它們終於有機會可以深入長期地觀察,終於有機會進化出瞭大腦皮層。想想看吧,整個人類文明實際上是建造在大腦皮層之上的。
可問題在於,這有個前提,那就是進化後的它們放棄瞭全視角(什麼模式的錢都賺),接受瞭視野中有盲區存在(精簡模式) 。所以,不誇張地講,從這個角度來看呢, 幾乎所有的進步(大輻提高收益率),都是放棄瞭部分安全感才可能獲得的 。
這裡可以延伸出一個小話題,什麼是確定性?你要確定性就要放棄部分“安全感”(成本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資金就會等漲停板上去買而不是半路,散戶思維是要成本低,但是聰明的資金要勝率的穩定性
我從這個層面觀察生物(市場和龍頭引導力的發酵力道),實際上有瞭很大的啟發。
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自己身邊的人,你有沒有發現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想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他們時時刻刻被身邊發生的一切吸引(看到盤中的某個票拉升就想追,刷抖音微博關註各種消息網都成瞭經濟學傢瞭),或者說其實應該叫作“分神”,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長期觀察、深入長期思考。當然瞭,這不一定是他們的本性,這隻不過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追求百分之百安全感的生存模式(什麼模式都要做或者追求買在更低位置成本優勢)有什麼局限。於是呢,他們就像那些動物一樣,就那樣被困在瞭永恒的當下。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不敢追高上高標,眼睜睜看著從4板變成瞭6板),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 (無法“悟道”或者大幅突破自己)
我必須放棄一部分安全感(要確定性,收斂狙擊范疇),才能深入長期地觀察、思考進而全面理解資金的聚焦點,找出市場的靈魂和一天盤面分時震蕩影響局部和整體的棋眼,進而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