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買入的股票,好處有二:
a/一種看得到的短線情緒溢價。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看到的,龍虎榜一出來,幾傢機構大買,哪怕當天是爛板,第二天也很容易會給溢價。
這個延伸出的交易模式就是,打機構板,賺次日機構席位龍虎榜高開溢價。
這種模式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得出龍虎榜,得看得到有機構買。這是外面比較常見的一種關於機構買入票的好處。
b/另一種是個股容易形成趨勢性走勢。(尤其在啟動圖形啟動階段)。因為機構常規的買票是持續性的,而且機構這個圈子也是很擅長內部互吹抱團的,因為整個機構的審美體系往往比較一致,所以,如果有一兩傢機構重點看上瞭某個票,放心,後邊往往會有更多的機構開始看上它。因此很容易形成趨勢性走法。
因此在做強趨勢票的時候,判斷機構盤口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佐證因素,這點平時大傢註意的比較少。而這一點,就不需要知道龍虎榜,出龍虎榜反而是壞事,因為會產生短線溢價,失去低吸買點。
這個延伸出的交易模式就是,在早期發現強趨勢股苗頭,開始強趨勢股低吸接力玩法。(這種肉更大)(小鱷魚的遊資之路 XIAO206413)
………………………………………………………………………………
講完好處,之後就來講運用以上模式的前提:如何在盤中,通過盤口看出,可能是機構在買入?
如何判斷一隻票有機構買入,我主要看以下四點:
第一,看行業/題材和機構動態,權重占40%
行業/題材這點非常重要,機構不是遊資投資,偏好特廣泛,什麼高價股低價股、虧損股盈利股都買,機構屬於特定的隻做自己研究領域內的群體,機構介入的個股背後往往離不開業績邏輯驅動,行業反轉、業績反轉,景氣度提升,等等,總之是個股和行業都在向好。
打個比方,去年的地攤經濟概念漲瞭,這種題材機構會參與麼?大概率不會,因為不是機構的菜,那光伏or鋰電池板塊漲瞭,機構會參與麼,大概率會,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菜。
機構選票的最基礎的邏輯:是行業或者個股的未來經營業績增速的確定。比如很多團隊的基金經理經常的口頭禪就是:這個公司好啊,明年有30%增速。這個行業好啊,明年有20%增速。這個增速通常指凈利潤,或者營收。所以這是經營業績長趨勢向好,這是機構審美的最經典底層邏輯。
到底是不是機構的菜,有個簡單辦法是,券商賣方研報平時推薦的方向最容易有機構席位買入,比如光伏、水泥、精裝修、消費電子、生物[gubar]醫藥[/gubar],這些是機構的傢常菜,所以這些板塊的個股漲停,那麼出機構龍虎榜的概率很高。
(註:基於很多股友並不一定熟悉資本市場的結構,我大致介紹一下,所謂賣方,通常指券商或者第三方股票研究機構,他們出研究報告,給出買賣建議。而買方,通常指管賬戶管錢的,比如險資權益部,公募基金,券商自營資管等,都叫買方。)
反之,券商研報平時幾乎從不提及的行業或個股,他出機構龍虎榜的概率就很低,都不是機構的菜,機構當然不會買入,比如以前的牛股省廣集團、君正集團,漲的很NB,但機構他們也不買啊,因為不是他們體系玩法,除非是假機構。
機構動態指機構平時出的研報或者調研紀要,前者很常見,後者很少見。對於研報,現在平臺型的軟件主要有慧博和東財的choice,wind相對太貴對普通人不友好,前兩個就足夠,如果有這些軟件,平時多刷刷研報就行。
講這段的意思就是,知道到底有沒有研報覆蓋你的票,如果你的票有很多機構研報覆蓋,機構座上賓,那麼當他漲停時大概率(並不是一定會有)就有機構龍虎榜,如果你的票平時沒有機構研報覆蓋,或者少的可憐,那麼機構龍虎榜概率自然低。
還有,在看研報時深度研究報告要比單純業績點評報告強(個股),單純的業績點評一般三五頁,而深度研究報告要三五十頁,兩者的含金量顯然不是一個級別。
第二,看分時和量價,權重占20%
機構票分時a/和遊資分時圖差別很大,機構分時給人感受是不差錢,經常生拉硬拽,而且不在乎均線得失,給人感覺走勢不流暢,而遊資分時往往講究個美感,均線得失非常重要,點火時經常90度上漲。
比如贛峰鋰業,榮盛石化,分時上漲的力度完全不是遊資點火風格(點火分時普遍很陡),看著就是老子錢多硬給買到板上去的。拾荒網打板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b/另外,還要看成交量結構,機構票點火少,成交量分佈往往很均勻,屬於不斷拿籌碼,漲停的爆量和平時成交量一般不超過10倍,而遊資票分時沒有節奏感,多數靠分時點火拿籌碼,漲停瞬間往往是爆量,和平時地量差距至少10倍多。別看這段話字少,但很重要。
如下圖的森麒麟
c/還有些屬於機構遊資合力,機構前期不斷買入,待到高位時突然被遊資點火封板,這類走勢分時爆量比例會比平時高一些,大於10倍,比如以前的藍[gubar]思科技[/gubar],聞泰科技等,每次都少不瞭機構,每次也都少不瞭大遊資。
第三,看盤口,權重占20%
機構買入盤口經常有一些規律性整數位的買單,比如50手,100手,200手等,從金額上看如果規律性單子每次都三五十萬,那有效性就更高瞭。
機構買入時,基金經理告訴交易員某某票多少價格買入多少籌碼,交易員按照要求執行就行,但遊資往往不是這樣,買票經常一步兩步直接到位,一筆大單直接掃上去,哪有心思一點一點來。(註意點幅度,股價2%,你用漲停價全掃,那不行,交易所會有警告)
舉個例子,這是去年7月23日的吉宏股份,他的機構研報也很多,而且前段時間頻繁有機構龍虎榜,你們自己去軟件看,我不貼圖瞭。
50手相當於20萬,100手是40萬,我隻保存一部分,一連竄的規律性買單,有錢又有耐心的,估計隻有機構瞭,遊資才不會這麼幹。
另外,如果這些單子掛出去後見到拋壓不撤,硬等著吃完然後再買下一筆(機構:我就要拿貨,不撤單),更不是遊資的風格,這點也很重要。
還有時候是拆單,比如73+27,347+253,等一些兩三個單子湊在一起是整數的,如果這樣的單子反復出現,機構買入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何便捷快速的找到規律單
a/通達信L2軟件
b/有個逐筆委托功能,然後點擊左上角箭頭那個標志,就可以選擇過濾出大於多少手才會顯示。或者,具體某個數值(比如你就想看,有多少個100手的單筆買單等等。)
其他基礎付費型軟件以此類推。
第四,龍虎榜條件,占20%
我們知道機構席位溢價,機構當然也知道自身席位溢價,所以有些想讓你知道的,機構會主動讓你知道。
這就涉及到,機構買入後如果想讓大傢看見會刻意制造機會,讓個股符合龍頭榜條件進而上榜,這樣大傢復盤就看見瞭。
比如去年8月7日的宏達電子(例子有點久遠,不好意思…(❁´ω`❁)),前面已經二連陽瞭,周五早盤震蕩尾盤開始發力。
平時經常能看到一些機構票盤中炸板尾盤還能回封,因為回封才能上龍虎榜啊,相應的,這類機構回封板也很有操作價值,跟著賺席位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