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長上下影線在超短線中的驚人價值

系統的價值:“長上下影線”在超短線過程中同樣適用。(見圖3-17至圖3-19)

圖解長上下影線在超短線中的驚人價值,拾荒網

圖解長上下影線在超短線中的驚人價值,拾荒網

圖解長上下影線在超短線中的驚人價值,拾荒網

透過日線或者周線的具體品種的研究,我們理解瞭“長上下影線”在不同階段的意義,明白瞭其實戰的操作策略。

其實這對更短或更長周期也一樣有意義。更長周期的K線圖跟周線類似,研究的價值跟周線類似,這裡就不再闡述瞭;更短周期的K線圖則具有跟日線與周線完全不一樣的價值。我們放到盤中去運用這“長上下影線”帶來的機會與風險,比如就放到五分鐘為周期的K線圖上。

目前國內一天交易時間是4個小時,一天就有48個5分鐘,在五分鐘圖上就形成瞭48根K線組成的波動圖,48根K線若放到日線上周線上,其跨度已經不小,完全可以構成一個大的起落。因此,在5分鐘周期的波動圖中,一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大的起落,這等於就是濃縮版的世界。

雖然是濃縮,波動也更容易受到“操縱”,但在一些較大盤的品種身上,如寶鋼股份等,其依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的。另外,就算是放在小盤身上,由於“操縱”不可能達到無時無刻的地步,但很多時候,其5分鐘周期的波動圖也依然是具有相當的價值。

“長上下影線”在不同環境下的運用方法,一旦放到超短線上來,我們就會發現,其價值有時候簡直是不可估量。尤其是在做一些可以“T+0”的交易品種身上,如權證品種等。

在具體超短線運用的過程中,充分理解並掌握好“長上下影線”的運用後,就可以非常從容地去面對一些波動瞭,畢竟那些波動背後的含義,其實我們一早就已經研究探討過瞭,這就是系統帶來的價值:不論放在哪裡,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四、溫故知新

(1)對於“長上下影線”經典的分析是錯誤的。要看透實質的關鍵

一是要看清楚當下的大環境,

二是要看清楚能量的流動實質。其蘊涵的意義大小跟流通盤大小、可操縱性等成正比。

(2)對單日K線別太較真。十種正確的帶“長上下影”的K線可以解讀為:

①帶長上影的小陽線。(多方試探性上攻但被空方反撲收獲有限,最終僅以微弱優勢取得勝利)

②帶長上影的中陽線。(多方試探性上攻,雖然被空方反撲較為厲害,但多方整體依然取得一定優勢獲得最後勝利)

③帶長上影的小陰線。(多方試探上攻,但被空方反撲較為厲害,多方無功而返,最終空方反而以微弱優勢取得瞭最後勝利)

④帶長上影的中大陰線。(多放試探上攻,但被空方猛烈反撲,多方最後不僅無功而返,而且還節節敗退,最終空方以占據明顯或絕對優勢取得勝利)

⑤帶長上影的十字星。(雖然多空雙方最終打成平手,但多方在這過程中上探的空間較大)

⑥帶長下影的小陰線。(空方試探性出擊,但多方反攻收獲有限,最終僅以微弱優勢取得勝利)

⑦帶長下影的中陰線。(空方試探性出擊,雖然被多方反攻較為兇悍,但空方整體依然取得一定優勢取得最後勝利)

⑧帶長下影的小陽線。(空方試探性出擊,受到多方積極反攻,空方無功而返,最終多方以微弱優勢取得瞭最後勝利)

⑨帶長下影的中大陽線。(空方試探性出擊,受到多方猛烈反攻,空方不僅無功而返,而且還節節敗退,最終多方以占據明顯或絕對優勢取得勝利)

⑩帶長下影的十字星。(雖然多空雙方最終打成平手,但空方在這過程中下殺的空間較大)

(3)兩大環境中:上升階段與下跌階段,10種K線要懂得區別對待。

隻要具備長上影線這個條件,其對未來都具有比較大的向上牽引力,隻不過在上漲階段中表現更為激烈突出罷瞭,下跌階段中則演變成下跌浪中的反彈而已。

隻要具備長下影線這個條件,其對未來都具有比較大的向下牽引力,隻不過在下跌階段中表現更為激烈突出罷瞭,上漲階段中則演變成上升浪中的調整而已。

(4)上升階段中,如何判斷“長上影線的K線”帶來機會的“短”與“長”?必須看兩大環節:第一,長上影K線出現前的K線狀態。第二,長上影K線本身的狀況。這兩大環節是相互影響相互抗衡的,隻有兩大環節的方向都較為一致的時候,短期機會概率才是最大的,否則更多的都可能是中期機會。

總的來說:

①第一環節一旦確立為攻擊形態,除非第二環節處於能量大逆轉(即比較大的負能量)的狀況,否則,更多的都是短期機會。

②第一環節一旦確立為整理形態,除非第二環節處於能量充足(即比較大的正能量)的狀況,否則,更多的都是中期機會。

(5)在上升階段中,“帶長下影線”的三點註意:第一,“帶長下影線”一旦出現,短期進入震蕩整理概率大。第二,密切留意“長下影線”最低點的支撐力度。第三,觀察成交量是否有效放大。

(6)理解下跌階段中“長下影線”的兩大抗衡因素:

第一,實體本身。第二,成交量。

在下跌狀態過程中,我們可以這樣認定,隻要成交量有效放大,不管“長下影線”與“實體”處於什麼狀態,最終的結果都更多的是緩和概率大。

當然,不管“實體”與“成交量”如何,在這裡,我們需要切記的是:“形態第一,成交量第二”原則;以及在下跌階段中,“長下影線”的最低點往往都不會是最低點,市場最終必然會將其沖破。

(7)五個要點去理解下跌階段中的“長上影線”:

①更多是強弩之末的味道。

②“長上影線”並不多見。

③“長上影線”的最高點難以突破。

④“實體”與“成交量”遵循原則跟“長下影線”類似。

⑤“長上影線”預示反彈結束延續下跌。

(8)系統的價值:“長上下影線”在超短線過程中同樣適用。在具體超短線運用的過程中,充分理解並掌握好“長上下影線”的運用後,就可以非常從容地去面對一些波動瞭,畢竟那些波動背後的含義,其實我們一早就已經研究探討過瞭,這就是系統帶來的價值:不論放在哪裡,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9)“長上影線”或“長下影線”,在不同的環境下:“上漲階段”或“下跌階段”各有各精彩,各有各特色,做股票如果要做好,其實就是要把這些細節把握好。在K線中,雖然這兩種形態僅僅是其中兩種而已,但透過這兩種形態,我們已經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要抓住主要矛盾,“長上影線”與“長下影線”在我看來,其實就是K線眾多形態的主要矛盾瞭。如果再結合“形態”一書的內容進行綜合,那就更完美瞭,學習就是要學會綜合。拾荒網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