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描述一下這個情景:
我們經常會買入一些隔日短線,同時邏輯上又混合趨勢邏輯的股票。說白瞭,就是在一些趨勢股上,做短線低吸。
但是,也經常遇到這種問題:本來就是陰線低吸,期待反包,或者二波。但是,買入之後,次日直接繼續大跌,且盤口出現一些難看的跡象。
按照道理,分時反彈割肉是最佳選擇,但偏偏,覺得市場行情比較好,且這個票的邏輯還在,有點不甘心割肉,同時,短線盤口又有危險信號。
割還是不割?
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
在這裡,我提供一個我比較常用的,相對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裡,有四個前提條件:
1、趨勢股,且預判邏輯沒走完。
2、買入後,股票短期出現未止跌的危險走法。(被套)
3、本身就不是做中線,本來就是打算,隻是在裡面做個短線。
4、市場氛圍沒有出現明顯持續性變壞跡象。
先說我認為比較錯誤的處理辦法:想瞭想它的邏輯,好像是很強的趨勢股。所以幹脆閉眼死扛;轉做中長線拉倒不管瞭。
這種是最危險的,很多讀者做短線被套之後,就YY反包,或者YY中長線。我們之前反復強調,交易的核心務必是邏輯買入,邏輯賣出。
但是,你說這裡直接割肉吧?又非常不甘心。畢竟趨勢確實在那。
怎麼辦呢?
我直接說答案:
次日繼續大跌之後,分時反彈割一半。剩下留著。
然後分兩種情況
1.日K級別的繼續跌。
如果繼續暴跌,以日K為單位,尋找盤口跌不動的那一天,分時低吸回割掉的部分。然後根據情況,反彈解套就走,或者微賺,微虧全部走掉。
2.出現日K級別的反彈。
這種其實更常見,那就熬到反彈解套,或者短線正常賣點出現,再走人。
我這麼說,可能比較不直觀。
直接舉例子吧。
我用前幾天的一個實際交割單來舉例:
買入:2月12日,前天各個板塊基本都開始通過輪動的方式,進行調整消化。而那天,大盤調整後再度啟動。到尾盤,我看手上還有一些錢沒買票。想著,做補位,把倉位買滿。
補位操作,一般來說追求安全性,確定性,所以主流板塊的中軍票低吸,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而那天剛好衛星互聯網題材比較活躍。(衛通,華力創通,天銀機電等都上板)
可能有讀者會問,為什麼不直接打板這個板塊的龍頭。是因為,我已經打瞭,因為倉位配比的問題而已。(如果資金量比較大,就會考慮分倉)當下問題是做補位,所以不具體討論買股。隻討論,已經買瞭之後該怎麼辦。
結果,次日不管什麼原因吧,板塊其他票都是紅線震蕩,而中國衛星這個前期龍頭開盤直接往跌停跑。一開盤,就低開下殺過-6%。盤口非常弱。
所以,這個時候就出現我們開篇說的那個話題瞭,趨勢還在,但是短線盤口極弱,觸發割肉處理,又覺得這麼割肉心有不甘。甚至可能是沖動交易。
割也不是,不割也是。
所以,果斷的,分時反彈先走一半。大傢回去看看那個交割單。基本上,我在第一波反彈的分時高點,割掉瞭一半。
小知識,如何賣在分時高點。這個之前寫過,回去翻翻。(交易是一個綜合考量)
剩下的,我就打算拿著瞭。
如果再跌,我的計劃是再跌7%,等盤口止跌瞭,就買回來。如果反彈,就看情況。
次日,結果中國衛星直接反彈瞭。其實那個時候,我差不多解套,微賺一點。不過,我當時很看好這個題材的持續性,所以,決定多拿著看看。
沒想到,後面直接走瞭一個箱體調整。最後在它反包漲停那天,反復漲停封不住,於是就把剩下的出掉瞭。
這筆交易,總體差不多賺瞭十幾萬,3%左右。
這裡值得討論的是:
我們不能拿結果反推過程的對錯。比如說,我如果不割肉,全都拿著,就賺8%瞭。結果因為割肉少賺瞭5%。
不是這麼看的,關鍵是,這這個過程中,我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瞭幾個結果。
規避瞭,如果繼續跌,被深套的風險
規避瞭,資金被長期占用的風險。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釋放出瞭一半的資金)
實現瞭,驗證的這個邏輯的盈利,拿到瞭。(隻不過犧牲瞭一部分盈利)
說白瞭,就是,邏輯對,但是買點錯瞭。少賺,其實是為買點錯買單瞭。一筆錯誤的買入交易(邏輯沒錯,買點錯瞭),就得降低這筆交易的風險和資金投入量。這是代價。
也就是說,我們依然堅守這個邏輯,但是,因為一些錯誤,要學會降低資金投入,釋放資金占用。
真實的交易就是如此:很少有完美的買入和賣出。中間都會出各種差錯,但是當差錯出現的時候,要學會相應的規避。
這個交易策略背後,隱藏著一個哲學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放棄一個正在走壞,但是還對它抱有希望的事情。
那麼,既不能對它徹底死心,又不能假裝看不見正在走壞的風險。所以,減少投入,盡可能的釋放資源占用,也會讓你陪它煎熬,更容易一些。
至於少賺的那部分,這是你犯的錯誤的代價。你不能什麼代價都不想付出。
(另外,多說一句,算是大資金思維吧,為什麼喜歡做趨勢大票,原因在於流動性好,幾百萬,幾千萬進出相對容易,不像小盤票,一旦走壞,籌碼多一點就很難出去瞭。盤口損耗非常大,還累。做補位,本來就是一個偷懶行為,流動性如果再差一些,那就沒必要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