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人問我,買瞭XXXX怎麼辦,XXXX還能持有嗎,本來鑒於合規也不能回答這些問題,而且你突然拿一個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股票,我隨便看幾分鐘怎麼能看出門門道道,那豈不是誤人子弟?
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好好科普一下,買股票之前應該想好哪些事情,大傢根據自己的情況,對癥下藥,這才是獨立交易。
在市場上隨便抓一個股民,問他,你為什麼要買這隻股票?
他的回答五花八門,什麼主力坐莊啦,什麼資金流入啦,什麼MACD,KDJ,乖離率啦,總是逃不過一個本質:他認為這隻股票會漲才買。
這也難怪,大傢來市場上都是想來賺錢的,誰想來虧錢呢?
但是,重要的東西往往和常識相違背,你買股票之前最先要想好的應該是怎麼賣。 所謂,會賣的是師傅。
第一,你想買一隻股票,首先要想好三個價位:止盈價,止損價,目標價。
止損價就是跌破瞭一個價位就割肉,止盈位的意思在見好就收,不求賣到最高,目標價是漲到多少錢就直接走人。
比如,小A,今天準備買一隻股,那麼他要想的是,如果明天(或者一段時間內)不漲就賣掉,明天(或者一段時間內)跌到多少錢就賣,明天(或者一段時間內)漲到多少錢就賣,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
那麼,下一個問題,你買一隻股票,你打算買多少呢?
或者,本質的問法:你打算虧多少就結束呢?
舉個例子,滬電股份,下一個支撐位距離現價有5%的空間,你準備用10%的空間博,同時你隻能輸1000塊,說明你最多隻能買1w。哪怕你有100w的資金,你也隻能買1w。
如果你買多瞭,很容易出現一種情況:股價上下波動並不大,但是很容易就到瞭你的心裡承受能力上,最後受不瞭離場瞭。
為什麼?
都是因為你玩的太大瞭,承受不瞭壓力,心態亂瞭唄!
說到底,要會算帳,這個遊戲,輸不起就不要玩。
第二,這隻票是不是你做過的模式,有沒有保持自己的一致性 ,比如說打板,追高,低吸,潛伏,尾盤買入……如果你突然換瞭一種模式做,而且是第一次做,那麼買入額要減少,
第三,最後就是才是相關的邏輯,市場環境,股票具體如何,是不是主線等等細節。我發現很多人都把這些方向搞反瞭,過度註重市場環境,股票邏輯,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從來不管什麼時候賣,套瞭就硬挺,套成長線就是價值投資,不是說最後的環節不重要,但對於個人投資來說,先把第一點考慮清楚是最重要的。
總結一下,買股票之前,先想好自己能虧多少,在能承受的虧損內玩耍,通過這個額度來確定倉位,然後是保持自己交易的一致性,不要輕易嘗試自己不熟悉的模式,最後才是對相關細節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