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不才,在思考三年之後,終於決定斬掉一切羈絆,逐鹿這股道江湖。而彼時(本月初)展開離職行動那一刻,絕不是沉默中爆發的一時沖動,而是職業者九個大問題的終於明晰。
辭職炒股其實是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所以接下來,就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對辭職炒股這個問題進行剖析。
對於該問題的分析分為以下兩大方面九個問題。
一、關於行業
1、提問:選擇職業投機路線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首先是行業本身,賽道優秀,無天花板,與時俱進,永遠朝陽,自立自強,更有尊嚴,憑實力說話,不鳥任何臉色。除瞭股市、期市等金融產品及衍生品的職業投機,在認知范圍內不存在任何一個行業可以同時具備以上優點。對於一個不甘於平凡的人,或許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2、提問:職業投機為主流社會所不齒,經常和職業賭徒、不務正業劃等號,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投機二字確實和社會主流的正能量相悖,尤其在個人接受瞭十幾年的正規軍教育之後,也潛移默化的接受這種觀點,曾經也對自己幹上這行“勾當”,相當糾結。其實這就是個認知問題,李嘉誠的房產帝國不是投機得來的麼,馬雲的金融霸業的快速發展,就沒有投機的行為麼!多少實業投資者的第一桶金,是打的擦邊球!成功瞭,這些投機就都是“事跡”瞭。然而,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他們不能接受職業投資者,與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傢孩子創業是一樣的。我現在想開瞭,我認為職業投資沒什麼不好的,做最強的風口,選擇當下最佳的賽道,為國傢的朝陽產業提供流量,在行業浪潮中順勢而為,這不是一個有為青年應該幹的事麼!
3、提問:暴利往往與高風險相對應,關於市場中的風險問題,是如何考慮的?
回答:風險來自於不確定性,如果金融市場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們所追求的方向必然是風險可控。一般來說,投資市場的風險有以下幾個方面,系統性風險(政策、利率、通貨膨脹等),非系統性風險(公司的利空消息、黑天鵝),交易本身的不確定性風險。
對於系統性風險,不具備規避能力,那就選擇接受,通過超短線的模式及止損來減小損失;對於利空及黑天鵝事件,以技術走勢包含一切的技術思想來看,黑天鵝事件在股市操作的形態選擇上已經可以規避,而普通利空則無法規避,那也是隻能選擇通過止損手段來減小虧損;對於第三點,市場本身的不確定性這塊,是超短選手大有可為的地方,至少在桃縣,已經總結出大量在市場中的確定性操作方案,比如纏論裡的背馳、主線龍頭與情緒周期的配合、股票形態標識度在板塊炒作中預期、妖股及人氣股的與情緒的共振反包等等,攻擊是最有效的防守,以高勝率及盈虧比來平衡操作中的損失,當然,除瞭以上主動性的規避風險的方案,還包括空倉的中性方案,以及止損等被動方案等等。
二、關於個人
4、提問:辭職是不是職業投機的必要條件?
回答:對我個人來說,是!這要從筆者的工作背景說起,身居競爭行業老牌國企,年收入額度在當地算中上,牽頭部門核心專業,沒有強制的996,但是想要把工作幹好,996也無法滿足,每天操心無度,心力交瘁,感覺工作快要把自己的生命占滿瞭。要說存在感,頂多是比一般螺絲釘高那麼一個層次的螺絲釘,而我的職業天花板,絕對不會是董事長,而是螺絲釘裡的頭頭,某勞動獎章的獲得者。
而對於股市投資,好的操作往往要精確到秒,每天開不完的會,看不完的方案,哪有時間去盯盤呢,一個會議甚至電話損失個幾千,真是常規操作瞭!
當然,我也還可以有另一種選擇,如果我能放下我追求卓越的驕傲、曾經好學生的尊嚴、一個高級技術人才的臉面,去自暴自棄,像很多大鍋飯的受益者那樣走到企業內一個安靜角落渾水摸魚,可能離職就不是必要條件。說真的,面子真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但是你身後背負瞭太多,領導的知遇之恩,師傅的傳承和期望,國傢、企業多年的培養,捫心自問,你真的能自降段位麼!綜上,當前工作時間及負荷和職業投機基本上是互斥事件,且當前職業的天花板與個人對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遠,果斷選擇斷舍離。
5、離職後個人將沒有經濟收入,會帶來操作壓力大,心態崩塌的風險等,如何看待辭職炒股相關的負面影響?
回答:經濟背景是做職業投資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行業選擇是否具備可行性的先決條件,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選擇全職炒股。如果傢庭經濟壓力過重,比如有沉重的房貸、車貸、生意欠款等負債,其實就不具備條件,所以投機之路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有人在大學時期就可以無憂無慮的去放手一搏,而有的人可能終生和投機賽道無緣。
個人多年工作有瞭一定的經濟基礎,有房無貸,社保、生活費等固定支出可以維持十餘年不工作,而過去近兩年的超短盈利,可以作為原始投入資金,穩定的銀行理財可以提供最基本的資金流。所以在經濟問題及心態上可以保持相當一段時間的穩定性。
6、提問:職業投機成功率堪稱百裡挑一,憑什麼認為自己能夠成功?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說自己能力模型和專業需求的匹配度的問題,是能否離職炒股的最核心問題之一。一個流傳比較廣的說法就是,如果你在別的行業都是泛泛之輩,在投機市場這種高淘汰率的行業裡更無成功可能。這個說法不無道理,但是也說的有些籠統,工作中的能力需求包括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專業能力主要靠經驗和智商,非專業能力大部分屬於情商范疇。而股市投機的成功的模型更多是邏輯分析水平、紮實的基本功、專註、自律和耐性。所以,如果你在從事專業的能力模型與股市需求是一致的,且有優異的表現,在投機市場也大概率沒有問題,至少可以保證不虧。在下不才,畢業於國內前十的院校,在工作中拿下集團技術狀元的頭銜,在淘股吧的K線訓練比賽中拿下第一梯隊的翻盤效率(萬分位水平),且實盤上已經具備很高操作勝率(70%左右),基於近兩年的超短線成績,具備達成行業前1%的目標的潛力,當然我認為前4%%(前10%盈利者進行兩次二八法則的區分)才算是超短線投資的大成標準。
7、提問:關於選擇職業投機,你個人的弱勢是什麼?
回答:時間和膽氣!對標國內的投機泰鬥徐翔、新一線王者作手新一、新晉人氣巨星涅槃重生,最大的劣勢在於精力的投入,過去每天基本盯盤不到一個小時,復盤平均在一個小時左右,與涅槃先生十年如一日的全天候戰鬥+4個小時復盤的投入相去甚遠,更別說跟總舵主每日12小時的投入相提並論。職業之後,將具備大量時間補給,相信在經驗的積累和時間沉淀之下,水平能夠與日俱精。其實,選擇職業投資,也就是選擇瞭時間上的優勢。
關於投資膽量,個人可謂是謹小慎微的典型,在過去練階段,基本都是兩萬之內的資金投入,在2019年8月之後感覺投資水平突飛猛進,講投資資金提高到8萬以上,個別時間投入會超過20W,目前賬戶基本是跳動的,沒有復利一說,因為資金額度一大心態就開始不穩(小的震蕩就接受不瞭),當下還是經常盈利就取出,資金維持在8到10w的投入,靠勝率盈利,如王健林所言,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而這個問題如何解,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
8、提問:如果投資失敗瞭怎麼辦?
回答:這是所有職業投資人都會考慮的問題,沒有誰能確定自己必然成功,如果真的那樣,早就毫不猶豫的離職單幹瞭。其實穩定盈利並不是職業投機成功的標準,成功的標準至少是一個階層的躍遷,比如未來幾年後的收入效率是當前收入效率的十倍以上。那如果三年後真的沒有起色怎麼辦,這個事要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失敗的程度,一個是後續的方案,以個人的情況看,最大的失敗也就是不盈利,不會涉及到巨大虧損拖累傢業的問題;對於後續方案這塊,過去十年的行業積累,即便三年後被驗證不行,也可以找個穩定的原行業工作糊口不成問題,接受自己平淡的一生罷瞭。
9、對於職業炒股和社會脫節的問題,如何解決?
回答:這是選擇職業者都會面臨的一個社會性問題,職業者大多走在一條孤獨的道路上,因為投資理念以及認知的不同,即便同為職業投資者相互之間也有很大的分歧,加上傢人無法接受和理解,個人動態的隱蔽,在社會上更是仿佛處於節點的丟失狀態。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幾個解決方案,第一就是利用好當前的互聯網生態,在各種投資類平臺加強互動,分享自己的觀點,釋放個人標簽,找到和自己的志同道合的“黨羽”,第二就是找到合適的投機團隊和圈子或者相關金融類的工作,步入圈子,或許就能跟更多的圈內人建立聯系,這些人脈關系,或許就是潛在的某條最適合自己的通道。
於我個人而言,當前在淘股吧平臺就已經有一定流量,平時會和各行各業的炒股者互動交流,甚至成為不錯的朋友,互聯網拉近瞭大傢的距離,這其實跟很多遊戲玩傢也沒什麼區別,在網絡遊戲中建立瞭自己的社交生態。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越來越不是問題瞭吧。
綜上,關於行業選擇上,我想大傢應該很有共鳴,而對個人是否適合全職,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瞭。網絡那邊的你,是否曾經糾結,最後是如何選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