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做短線的,應該不止一個人感受到:是在和機器戰鬥。
是的,我們的很多對手正在從人變成機器。
這裡的機器,說的是量化程序。
通常,量化分為兩種:
一種是全量化,模型設計,信號分析,交易過程,全部量化,這種量化接近阿爾法狗,是最可怕的;
還有一種是半量化,就是主觀+量化,人分析和思考,甚至人來選股,由機器來完成操作。
近來的市場,明顯地感覺到後一種量化正在野蠻生長,正在沖擊A股市場。
這種沖擊主要表現在:
其一,買的集中,對情緒和股票價格推波助瀾。量化離不開模型,模型後面是數據,但對數據的整理,數據背後的偏好和價值觀,離不開人。量化+主觀在某種程度上是人用機器來完成自己的意志。但由於股票的交易思想和模型的設計思路,容易雷同,於是,經常看到市場好的時候,機器必然狂熱。特別是早上高開秒板的一堆,這種情況下,明顯是機器加入搶票的陣營。
其二,賣的集中。賣與買一樣,隻不過賣的趨同更容易帶來震蕩。很多柚資和短線客有嚴格的止損線,或者有識別情緒轉冷的指標。有時候,機器的單之間互相砸單,會把本來沒有問題的市場,搞成恐慌。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指數沒有特別的震動,但個股的分時圖,經常是猛的漲停,猛的跌停。分時圖的平滑性和波動性變得狂躁猛烈。有時候,本來可以分幾波慢慢跌,但機器的指令操作,可能讓它幾分鐘就直接跌停。而很多跌停的股票之間,還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空,就是量化趨同而已。
買賣趨同,本質上模型內卷。模型不是千變萬化嗎?怎麼會內卷?因為師出同門,或者都是那一種思路訓練的人。否則,你也解釋不瞭為什麼華爾街的量化交易一旦大瞭,量化之間互相收割,割到最後還有割自己的情況。因為模型從本還上做到差異化很難。
表面上,模型可以千變萬化,但交易的思想如果沒有創新,再多的模型隻不過都是換個馬甲的同緯度算計。
所謂量化,其實也就是把短線的套路給多因子化,然後用計算機軟件進行重新組合,然後再用程序上場進行交易。
這種情況的優點是無情,可以絕對的執行。而且,永遠不會累,每一秒鐘都會精力旺盛。更重要的是,沒有情緒,沒有恐懼和貪婪。。
如果是人,會有一種溫情脈脈,有一種交易信仰。但是機器一旦開動,就是鐵血。
目前市場上,那種沒有明顯利空,但是動輒把股價在幾分鐘內摁倒跌停的,很多應該是機器下單。
那麼,量化是朋友還是敵人?
從機器最終取代人的角度,量化絕對是敵人。因為短線交易,凡是模型化的,理論上機器都可以取代人。
凡是理解力性質的,人還能保留一絲的優勢。
問題是,當量化的資金規模足夠大,你的理解力本來很好的股票,但是量化機器判斷為不好的股票,直接在幾分鐘之內開砸,那麼“劣幣就會驅逐良幣”。到最後,沒有誰更好,隻有誰的資金體量大誰最好。
這就是量化規模擴大對市場的最負面影響。
其實,投資沒有絕對真理,特別是短線,誰錢多誰就擁有真理。哪怕你是對的,經不住機器人操作幾百億規模的基金進行反向操作。
所以,不得不進行可怕的展望,量化機器可能重塑我們的交易哲學。拾 荒網,一個有價值的深度炒股知識學習網站。
以前,我們要猜測和分析的是市場,今後,我們要猜測和分析,可能是主流量化的模型,然後想好一套跟主流量化思路“友好相處”的交易策略。否則,違背量化思路的,就是螳臂擋車。
量化機器就可以在局部的市場和某些熱門股票上,做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量化以其巨無霸的體量和短線的高頻殺伐,正在對“手工作業者”進行不平等的碾壓。其勝利的武器都不一定要用更加文明的方法,隻需用其簡單粗暴的量體即可。
更可怕的,如果量化基金的規模擴大10倍以上呢?
百倍以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