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瞭兩篇關於量化的文章,收到很多人的留言。
留言當中,很多人對我的觀點和憂慮比較認同,也有一些人對我文章誤讀。
其實,我寫文章的本意,並不是反對量化,也不是妖魔化量化,而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量化對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我們未來的對策。
比如,我就旗幟鮮明的提出幾個核心觀點:
一、打不過,就加入。無論反對也好,支持也好,量化的趨勢和規模擴大不可避免,如果發現量化比我們好很多,我們也可以量化,多尋找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專傢來幫我們。
二、尋找一套與量化“友好相處”的模式。因為量化在局部熱門股上具有優勢。
三、文中特別強調的是,量化可能重塑我們的交易哲學。以前,我們猜測和分析市場就夠瞭,但未來,我們還必須猜測主流量化模式。我們買賣股票的時候,要想到:量化機器人這個時候時候怎麼想?我打的板或者買的股,量化機器人喜歡嗎?
四、我反復表達一個核心思想:量化已經成為市場上一種重要的力量,我們要重視它,研究它,利用它。利用量化機器人帶給我們的分歧來抄底,利用量化一致性搶單來出貨。
五、同時,對量化充滿一種擔憂!擔憂的是量化基金規模如果無限擴大,會對市場產生很大的沖擊。更擔憂量化同質化對市場形成的踩踏。
這一點,要重點說下。
量化無論怎麼折騰,往往都會有兩個隱憂:
1、短線化,高頻化。
2、同質化。
也許有長線量化模式,但短線量化是主流。既然是短線,那麼就有一定的容量限制。短線的存在和優勢,是有個基礎假設,就是一定體量的資金是長線,是穩定市場的,比如公募和大股東。然後短線在長線主導的市場上,以靈活、高頻和速度取勝。也就是說,短線資金體量要和長線資金體量維持一定的比例。如果這個比例過於懸殊,短線就非常難做。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市場上所有的資金都是短線,都是每天都買賣,那麼短線會非常難做。正是因為有很多資金是長線,在穩定市場,所以短線才沒有那麼難。
好,現在量化以基金的形式存在,規模越來越大,大到一定的程度,超越瞭長線和短線資金之間的合理比例,那麼無論短線是以量化的形式還是其他形式,都會很難做。
可以設想,如果市場上隻有一個人或者一個基金用量化機器交易,那麼它就很容易產生超額利潤。相當於大傢都用刀,隻有一個人用機關槍。所以,早期最先起來的量化基金收益率應該不錯。但是,可怕的是規模。隨著量化基金傢數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隨後量化的收益應該逐步下降,且短線生態被嚴重破壞,就像人人都有機關槍,就等於人人都沒有機關槍。
這個道理就像優先通道。早期,優先通道的價值很大,一批最早用優先通道的人,在次新股和一字板的公告股中賺的很多。但,當絕大多數遊資都知道優先通道好,都去買優先通道,結果優先通道變得沒有那麼有意義。
量化今後一定也會如此。我對量化的擔憂也是如此。
當然,如果從個體上來說,我們每個人最好都有一個量化機器人。但從宏觀整體上來說,如果你的機器人很厲害,那麼別人也會想辦法搞機器人。最後整個市場更難做,我們還增加機器人成本。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
量化表面上千差萬別,但大多數都是從量價上去尋找機密,再加上一些基本面、大小盤等因子上去排列組合,去選擇超額收益的模型。但,隨著人員流動和機器算法的同質化,量化基金和量化模型之間,一定不可避免的會同質化。這個從現實股市也能看到,市場好的時候,機器一起搶單,股價暴漲,一旦砸盤起來,機器之間互相砸盤。
這種同質化一旦出現在某些特定時期,就是股災。一旦出現在某些個股,就是連續跌停。
其實,如果說量化,中國股市最大的量化模型應該是寧波敢死隊發明的打板。打漲停可以說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最基礎的量化模型。但當人人都會打板,打板也最後也變得很難。甚至伴隨著打板過於同質化,燈芯人的核按鈕也出現瞭。核按鈕何嘗不可以理解為一個簡單量化模型?就是一旦打板失敗,如果第二天競價因子不對,直接摁跌停板賣。
個人之間會出現這種情況,機器人之間,也一定會它們那個層次的“核按鈕”。這才是我的擔心。拾荒 網,一個有價值的深度炒股知識學習網站。
總之,量化是借助科技手段和程序化,來實現人的思想。從科學角度和終極角度,它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我們也要積極最新工具的幫助,至少跟它友好相處。
但,量化最後又可能陷入新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