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秦帝國潰敗史看根基不牢的市場參與者

 太高的收益、太快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不怎麼牢固的根基。

從前秦帝國潰敗史看根基不牢的市場參與者,拾荒網

  短短數年,苻堅滅前燕帝國,破仇池國,取蜀漢,並涼州,吞代國,統一瞭中國北方和西南方,並且攻取瞭東晉的南陽、襄陽、彭城三大戰略要地,完成瞭伐晉的戰略部署。可以說,苻堅統治下的前秦帝國,其擴張速度之快、國傢戰略之恢弘,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於是,在公元383年,苻堅發動大軍近百萬,南下伐晉。苻堅本部到達河南項城時,其涼州出發的軍隊才到陜西咸陽,四川的軍隊剛開始順長江而下,從河北出發的軍隊才到今天江蘇的北部。史稱“東西萬裡、水陸並進,誠中國戰史上罕見之大舉也。”(《中國歷代戰爭史》第5冊第282頁)

  結果,前秦前軍在淝水一戰大敗,百萬大軍瞬間崩潰,帝國之內隨之叛亂四起,之前被征服的鮮卑、羌等部族紛紛叛亂。幾十年心血創建的帝國一夜崩塌,苻堅拼盡全力平叛未果,兩年以後戰敗被俘,被羌人姚萇所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帝國前秦,也在九年以後灰飛煙滅。

  苻秦之所以從極其強大到滅亡如此迅速,按《中國歷代戰爭史》一書的總結,原因有六:苻堅本族氐族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人少勢單;手下人才不夠,尤其在他的棟梁之臣王猛去世後,缺乏後繼良才;手下大將苻睿不知兵;國內人心不穩、派系林立;苻堅賞罰失措、禦下無方;苻堅屢勝而驕,戰略失誤。

  其實,除瞭最後一條以外,前五條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根基不牢。苻堅統治下的前秦帝國,雖然貌似強大,西起今天的新疆,東至遼東,西南達到四川,但是治下大都是剛被征服的地區和人民,忠於本朝的人民既少,優良將相又寡。結果,雖然帝國崛起的速度無比之快,但是淝水一戰而敗,這個根基不牢的大帝國,就迅速陷入總崩潰的狀態。

  前秦苻堅煙消雲散,徒留下一段歷史,供後人唏噓。在今天的資本市場上,我們也能看到不少投資者、基金、企業,“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衰退的速度幾乎和崛起的速度一樣讓人驚詫。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根基不牢”這四個大字。

  由於杠桿的存在,在一場債券牛市裡,我們看到收益率最高的債券投資者,往往不是水平最好、而是最敢加杠桿、上久期的投資者。但是,這樣的高收益率並不穩定(通過選擇更好資質的債券、更準確判斷市場拐點的債券投資收益,相對來說更加穩定)。根基不牢的結果,是熊市一旦來襲,這些債券投資者常常會吃大虧。凈值折損的速度,有時候比波動率大的股票型組合還要厲害。

  在貨幣基金界,也流傳著一句話:“如果一個貨幣基金收益率非同尋常得高,那麼它多半做瞭些非同尋常的(壞)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貨幣基金收益率特別高,那麼它多半為瞭獲取高收益,買入瞭一些相對於貨幣基金的流動性要求來說,風險太大、久期太長的產品。這個邏輯拿到P2P(互聯網金融點對點借貸)、小額現金貸款等領域,也是如此:太高的收益、太快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不怎麼牢固的根基。

  交易型的期貨投資者也是如此,我們偶爾會在報端看到久負盛名的期貨投資者,突然之間蒙受巨大的虧損,就是因為不少交易型的期貨投資者,依賴自己對市場的感覺、判斷、以及杠桿的運用,從而取得瞭輝煌的戰績。但是,感覺有不準的時候、判斷有出錯的時候,而在這些時候,杠桿就會迅速擴大這些錯誤,從而給不恰當運用它們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如果我們看那些被市場證明是真正價值投資者的人們,他們很少突然陷入總崩潰的地步。即使有時候短暫失利,往往也不會造成致命後果,舔舐傷口之後常常能東山再起。這就是因為這些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基於企業和資產價值、而非市場漲跌趨勢判斷和杠桿,根基更加深厚,所以更能夠承受風險的緣故。

  不光投資,企業經營也是一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用巨量的廣告投入、返現促銷、壓價攬客等方法,業績在短時間內爆發式增長。但是,這種增長沒有護城河的支持,沒有忠實的客戶群體、獨特的技術、牢固的品牌做後盾,結果繁華過後,往往留下一地雞毛。

  從1700年前的苻堅,到我們今天的資本市場,無數的故事教育瞭我們,賺錢不難,穩妥的賺錢才難;出名不難,出好名才難;做事業不難,做百年的事業才難,如此種種。所以說,“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唯有根基牢固者,才能度過這世上的風風雨雨,常盛難衰。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