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對現貨走勢的預判價值研究

在滬深300指數期貨市場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借助股指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來提高對現貨走勢的研判價值呢?

我們知道,股指期貨的價格發現通過三方面進行展示,即:成交量、成交價和持倉量。本文重點研究的是2010年9月30日開啟的階段性牛市行情及之後的階段性熊市行情期間股指期貨指標及其變化對現貨市場走勢研判的借鑒意義。

一、 股指期貨成交量

一般而言,成交量能夠反映出當天的市場震蕩幅度,但是無法從中找出期貨市場對現貨未來趨勢的看法。如果振幅較大,則成交量高;反之,如果窄幅盤整,則成交量低。這是因為股指期貨是對沖工具,沒有震蕩幅度,就沒有交易的需求。因此,成交量更多地用來反應震蕩幅度大小。當然,成交量的大小也反映瞭市場運行的動能, 在市場向某個方向運行時,如果量能較大,也能側面反映市場運行的動能充足;反之,亦然。但相比較而言,持倉量指標更能反映市場向某一方向演繹的能量,持倉量大,市場趨勢運行的能量強;反之,則弱。所以,股指期貨這三個指標中,成交量更多的是一種輔助指標,不是核心指標。本文重點研究的是成交價格和持倉量及其變化對現貨市場研判的借鑒意義。

二、成交價格(價差)

期貨成交價格被視為價格發現的最重要信息。一般而言,股指期貨市場喜歡用價差這個指標來反映期貨對現貨的預期,價差有絕對和相對之分,即基差和價差比。

就成熟市場來說,一般而言,如果價差為正,是為升水,代表期貨市場看多,反之,如果價差為負,是為貼水,代表期貨市場看空。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從2010年9月30日~2010年11月11日階段性牛市行情中的價格變化看,在滬深300指數期貨運行半年後的2010年10月份,基差或價差比(如無特別說明,均指當月合約)出現瞭明顯上升。在此期間,滬深300現貨指數也走出瞭2010年以來23.8%的大幅上升行情,基差或價差比的大幅擴大或上升與同期的現貨上漲比較一致。隻不過基差或價差比變化發出的看漲信號較晚, 實際上,9月30日上漲行情已經啟動,直到10月18日基差才發出明顯的看漲信號,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時間較短,與成熟的發達國傢相比還不十分靈敏。但在基差或價差比變化給出的上漲行情的結束信號卻比較及時,現貨市場11月11日創出上漲高點3557.99,12日開始大跌,靈敏的基差或價差比變化已在11月8日給出瞭相當明確的看跌信號,基差或價差比從11月5日的57.2或1.62%縮減為31.03或0.87%,已大幅回落於正常范圍內,提前現貨市場大跌4個交易日發出離場警示信號。

三、持倉量(量差)變化

一般的,當階段性大行情來臨時,無論漲跌,持倉量也會大幅增加。隻要持倉量還在增加,趨勢大都會繼續;持倉量一旦不再增加,開始減少,趨勢可能結束。照此邏輯,我們可以做一推理:假如現在大牛市來臨,持倉量大幅上升。持倉量的上升,代表交易人投入在期貨市場的資金變多,下大註看好這個牛市還會繼續。隻要持倉量還在繼續增長,就代表交易人認為牛市沒有到頂點,還有漲幅可期,所以繼續加碼。當持倉量不再增長,說明交易人認為牛市到頭,不會有更多的漲幅瞭,獲利瞭結,行情結束。同理,熊市的推理也完全成立。

同上,根據統計數據,我們查看2010年9月30日~2010年11月11日階段性牛市行情中的持倉與價格變化關系。在此階段性牛市行情期間,滬深300當月連續合約與滬深300現貨指數的運行趨勢和軌跡非常接近,基差的偏離基本處於合理的范圍內。在此期間,滬深300股指期貨和現貨指數同步大幅上漲的同時,股指期貨的總持倉以及當月和下月合約的合計持倉亦呈現出同步擴倉的現象。11月8日,現貨收盤價創出新高,達到3548.57,股指期貨總持倉以及當月和下月合約合計持倉亦於同日創出新高,分別為42825手和39033手,而股指期貨收盤價領先現貨10個交易日創出新高,之後呈現震蕩回落態勢。這裡,期貨持倉量指標提前3個交易日向現貨投資者發出瞭離場信號。此階段的行情演變中,持倉量在增加的過程中,趨勢繼續;持倉量創新高明顯回落的同時,也是趨勢結束之時。

再觀察2011年初~2011年1月25日階段性熊市行情期間的持倉與價格變化關系,也可以看出有相似的現象。綜合顯示,在2010年10月份階段性牛市行情以及隨後的階段性熊市行情中,無論原始的成交價,還是處理後的基差或價差比,以及持倉量及其變化均提前顯現一定的警示信號,這說明成交價(價差)以及持倉量的變化對現貨市場走勢的研判具有一定的預見和明顯的參考價值。因此,在判別大級別拐點的行情來臨時,捕捉相關信息,註意股指期貨合約成交價、持倉量和成交量的異常變化,也將有助於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更好地把握,對機構投資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