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股指期貨實現貝塔與阿爾法策略快速切換

某投資人士形象地將Beta(貝塔)策略比喻為擇時,而將Alpha(阿爾法)策略比喻為擇股。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有無系統性風險,Beta策略無疑是放大系統性風險,以在大盤上漲時獲取超越大盤的收益;而Alpha策略則是在抵消系統性風險情形下,追求絕對收益。

在大盤持續上漲時,Beta策略很奏效,而在大盤劇烈震蕩時,Alpha策略無疑更為穩妥。不過,2013年1月以來股指跌宕起伏,讓很多機構投資者面臨著到底是選Beta還是Alpha策略的兩難抉擇。在此局面下,Beta策略與Alpha策略之間的暗戰隨之展開。

大盤震蕩Alpha策略受青睞

從2012年12月4日至12月31日,股指在向下觸及1949點之後拔地而起,並一路快速上攻至2269點。在此期間,多數機構投資者都進行瞭不同程度的加倉,且加倉標的多集中在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強周期股票。在此局面下,機構投資者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紛紛采納瞭Beta策略。

隨著2012年12月股指不斷向上拓展空間,Beta策略十分奏效,為很多機構投資者帶來瞭豐厚的收益,這在彌補一些機構2012年前幾個月損失的同時,還讓一些機構在2012年末斬獲瞭可觀的盈利。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采訪基金界人士,就印證瞭這一點。天弘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劉佳章指出,2012年三季度末,基金倉位普遍都較低,現在加上去瞭,從2012年四季度至今,多數基金均進行瞭不同程度的加倉,目前都保持在一個積極倉位水平,從多數基金倉位來看,去年四季度至今基本上是一個從防守到積極的轉變。

不過,進入2013年之後,盡管指數依舊迤邐蛇行,但震蕩明顯加劇。這在客觀上加大瞭機構投資者面臨的系統性風險,此前一度十分吃香的Beta策略遭遇考驗。於是,很多機構投資者紛紛思變,一時間Alpha策略又重新贏得機構青睞。

某研究人士指出,大盤經歷前期快速上漲並運行到2350點附近後,上行動力可能減弱,對於很多機構投資者來說,大盤能否繼續反彈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目前來看,前期政策放松預期似乎過於樂觀,目前很多機構投資者覺得政策放松可能不會來得那麼快,甚至不排除未來出現不符預期情形,而大盤反彈再度激發瞭一些大小非減持意願,對於一些中小市值股票來說,套現壓力尤其突出。受以上因素影響,前期通過快速提高倉位、在客觀上采納Beta策略的部分機構投資者,目前階段有轉向Alpha策略的趨勢,以應對市場震蕩。

套保工具展現切換魔力

讓很多機構投資者感到意外的是,由於形勢陡然變化,從Beta策略轉向Alpha策略似乎很難走原來的老路。過去一些大消費類股票在股指劇烈震蕩時,往往容易獲得絕對收益,因此原來很多機構投資者在踐行Alpha策略時,隻需選擇一些業績和走勢相對穩健的大消費類股票即可。

時過境遷,原來的老路似乎已經走不通瞭。例如,盡管1月28日股指大漲55點,但同期白酒股卻出現重挫,在此情形下,希望像原來一樣通過優選大消費類股票,從而采用Alpha策略的機構投資者,不僅不能達到獲得絕對收益目的,反而會遭遇巨大的虧損。

某投資人士說,在痛定思痛之後,才猛然發現,問題並非出在Alpha策略本身,而是出在構建Alpha策略時所選擇的股票,如果將Alpha策略比作“瓶子”,選擇標的比作“酒”,那麼問題的根源在“酒”,而不在“瓶子”。於是,一些希望繼續采用Alpha策略的機構投資者,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紛紛放棄瞭加倉大消費類股票的做法,轉而傾向於選擇股指期貨這一新工具。

某研究人士認為,如果持倉結構與滬深300相近,那麼在震蕩格局下,通過股指期貨進行空頭套保的效果無疑是很好的。某投資人士進一步指出,由於股指期貨引入瞭賣空機制,一些機構投資者在不改變持倉結構前提下,就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對沖系統性風險,從而迅速從Beta策略轉變為Alpha策略。

實際上,從目前股指期貨的運行來看,少數機構投資者已在悄然運用股指期貨的套保功能,在Beta策略與Alpha策略切換之時做到遊刃有餘。例如,1月24日至28日,大盤震蕩十分劇烈,而這個過程中,股指期貨的前20大空頭持倉量持續幾個交易日凈增長,其中有部分投資者就是通過增加股指期貨空頭的持倉頭寸,輕松實現瞭從Beta策略到Alpha策略的快速轉變。

不過,當下並非所有機構都能夠通過股指期貨快速切換投資策略。劉佳章指出,就目前國內公募基金而言,一些老基金由於在前期基金契約中並沒有參與股指期貨條款,因此這些老基金基本都不做套保,而是通過調整倉位來達到轉換投資策略目的。

另外,期貨界人士也證實瞭以上說法。寶城期貨高蕓指出,目前進行股指期貨空頭套保的主要是券商自營、基金專戶、私募等機構,公募基金中隻有一些新成立的基金,如最近幾年發行承諾保本之類的新基金會用到套保,很多老基金受前期基金契約約束,發行條款中規定不能投資衍生品,導致其目前還無法進行套保。

策略抉擇伴隨內心糾結

進入2013年1月以來,A市場變幻莫測加大瞭機構投資者的分歧,導致很多機構在Beta策略與Alpha策略之間搖擺不定。在股指跌宕起伏刺激下,Beta策略與Alpha策略之間的暗戰迅速展開。

實際上,Beta策略與Alpha策略暗戰,不僅出現在近期市場震蕩中,去年12月大盤大漲之時也曾出現過。劉佳章說,基金投資策略是一個復雜系統,在去年四季度增倉過程中,某些基金可能采用瞭Beta策略,而另外一些基金則可能采納瞭Alpha策略。

如果說Beta策略與Alpha策略暗戰歷來有之,那麼在1月以來的市場震蕩中,無疑表現得更加明顯。劉佳章表示,在當前震蕩格局下,公司旗下某隻基金采用瞭目前市場主流配置,有一點類似於Beta策略;而另一隻基金則通過精選股票而采用瞭典型的Alpha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股指期貨可以快速實現Beta策略與Alpha策略快速切換,但它在消除不少機構策略選擇時的搖擺心態,卻似乎收效甚微。例如,1月24日至28日,股指期貨前20大空頭持倉量持續幾個交易日凈增長,部分套保轉向Alpha策略意味明顯。不過,僅僅隻過瞭一天,1月29日IF1302合約前20大空頭持倉就環比凈減少9602手,顯示部分機構又快速向Beta策略靠攏。

某投資人士指出,在如此短暫時間裡,在Alpha策略與Beta策略之間快速變換,一方面凸顯瞭兩大策略暗戰的戲劇性,另一方面則反映瞭在目前點位機構投資者策略抉擇時的內心糾結。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