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壓力位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我們講一講壓力位形成的底層原理,講底層邏輯之前呢,我們首先要認識一下壓力位。
說簡單一點,壓力位就是股價漲不上去瞭,遇阻回撤,而其實質就是有拋售盤出現,賣出力量太大導致股價漲不上去,股價回撤整理之後再度嘗試突破。
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成交量!這是拋壓盤的大小,說明某個點位存在大量的被套資金,他們沒有回落,在等待救援,或者說等待解套,這群籌碼的存在就形成瞭壓力位。
壓力位是一個統稱,即資金博弈規模越大,壓力會越強,資金博弈規模越小,壓力就越小,這裡我們舉一個案例來說明。
該股在ST之後連續走瞭七個跌停,然後在5月13號開板並沖刺地天板,最後沒有成功,當天成交2.2億。
那麼很顯然,這天的博弈肯定是有大量資金參與的,一部分是場內資金被套補倉,另外一部分就是場外資金進場抄底,打板捉妖,其最後的結果無一例外,他們都深深的被套在瞭5月13號這一天。
所以5月13號的位置就是非常重的壓力位,隨後股價經過底部調整之後開始出現反轉,就驗證瞭以上的觀點。
7月7號該股同樣是走到5月13號的位置附近,然後經過三天的掙紮開始繼續掉頭向下。如果你明白壓力位的邏輯原理,那麼你會在這個位置減倉,那麼恭喜你,你賣在瞭最高位。
同時呢,壓力位不是我們的建倉點,合理的建倉點必然是股價突破5月13號的高點之後並站穩,我們才能選擇追高進場,具體可以參考《突破與假突破戰法》的三三制原則。
所以,5月13號的大量被套籌碼,疊加7月7號又有大量的籌碼被套。這兩個時段的位置,就形成瞭非常重要的壓力位,後市很難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