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隻為更好地賺錢: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

一篇很好的詮釋人性弱點的文章,推薦給大傢以往我們認為,人都是風險厭惡的,而展望理論發現,人們並不總是厭惡風險的。通常的行為模式是,在盈利狀態下,我們是厭惡風險的,而在虧損狀態下,我們則表現為風險喜好。展望理論會反映在人的各種行為當中。反映在投資行為當中,就是所謂的“處置效應”,即人們傾向於拋出盈利的股票,而持有虧損的頭寸。如涉及到盈利和虧損的概念,人們就必須有一個基準,這個基準就是你的投入。如果你以你的總財富為基礎來衡量你的投資,則我們稱之為“財富框架”.如果你以單次的投資行為來衡量你的投資,則你在采用“損益框架”.顯然,一次投資相對於你的總財富而言,規模相對較小,你也會表現得更接近風險中性;而一旦你將眼光僅局限於單次賭博或投資行為,你將表現出明顯的風險厭惡!而事實上,它們是完全一樣的,不一樣的僅在於你的眼光和思維方式!這就是框架效應。依此,我們可以發現人的投資行為中存在著很多的心理和認知特征,如過度自信、表征推斷等。可以肯定的是,處置效應是投資者在投資行為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行為缺陷,這種缺陷會讓投資者付出代價。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上總是70%的投資者虧損的真實原因。人們如果這樣行為,則有70%以上會發生虧損。因此,行為金融學間接給我們一個啟示:大多數人的行為都存在著系統性缺陷。如果我們要避免陷入這種系統性缺陷,就必須研究這些缺陷,然後避免這些問題。如我們知道,處置效應正是人們發生虧損的原因:賣掉盈利頭寸而保留虧損頭寸。而正確的做法是:賣掉虧損的頭寸,而保留盈利的頭寸。這對應於我們所講的兩條投資鐵律: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唯其如此,你才可能成為市場的“盈”傢。我國的市場結構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征,這些特征可以成為很好的行為分析對象。如,我國投資者結構中個體投資者相對比例較高,這可能導致非理性行為更為嚴重,從而可能存在更多的盈利機會;公司盈利的穩定性較低,這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意外”,從而創造更多的價格漂移現象;而由於我國機構投資者短線盈利目標和操縱動機更為明顯,市場可能會表現出更為嚴重的短期反應不足和長期反應過度現象;由於政府對市場的幹預較多,市場會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期待慣性(如要求政府救市等),從而加劇羊群行為等。市場不可能是全面有效的。所謂有效市場,我們必須明確定義其所針對的信息集。傳統的三分法,即弱式、半強式、強式有效市場的劃分,僅具有理論意義,在實踐中完全沒有價值。市場有效性必須針對一個特定的信息集。這種特定信息集通常有兩個來源:一是你有特定的信息來源,如內幕消息;二是你有特定的信息處理方法和程序,如你的分析技術。顯然,這些信息是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的。而另一方面,基於特定信息集的有效市場是進化的,隨著人們研究的深入、信息的擴散,以及投資者的學習機制,原先你所獨享的信息來源或信息處理方式可能在市場上泄露,或者被更多的人采用,則這種盈利模式就將會消失,市場即對該信息集有效。要做到學以致用,必須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必須對核心的概念和要素有深入的理解。真正理解瞭,你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開發出自己的投資系統,形成自己獨特的盈利模式。第二,在學習過程中,你必須將這些理論概念不斷比對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步剔除自己的非理性行為模式,確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如果能對這些核心概念的本質有深刻的理解,你就離成功不遠瞭。獨特和系統的思維方式是金融市場成功的鑰匙,也是投資理財走向自由的必經之路。「 拾荒 網| 10Huang.CN 」,你的炒股專傢。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