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入市,一直到2001年都處於學習階段。2001年到2005年,完成瞭個人的交易系統,這段時間每年收益都超過100%.2005年啟動的大牛市,完成瞭從量變到質變,2008年大熊市也沒受到任何的影響,最大原因就是風險控制。 投資理念: 基本面選股,技術面買入。長時間持幣,短時間持股。 炒股技巧:炒股隻要考慮對手在想什麼,將要做什麼,早他一步就可以瞭。市場有預期,就可以利用這個預期打提前量。 買入時機:做短線持股時間很短,基本是2:50買進,9:40前賣掉,所以風險控制的比較好。大多數時間帳戶是現金。 短線搏殺:先保證資金安全,再考慮賺錢。長時間持有現金,短時間持有股票,積小勝為大勝,因為錢在手上最安全,基本每天都是在短線搏殺。在收益上,沒有固定目標,隻要賺,2%、3%,都可以接受。若買入後第二天一有拋盤就跟著跑。 炒股的最高境界就是隨波逐流,順勢而為。在市場中做股票,不要去給自己定一個框框,任何提前設定好的東西,最後都有可能是錯的。 事件驅動策略:事件定位→事件分析→盤口驗證→倉位控制→擇時買入→兌現賣出。關鍵是對市場上最活躍的資金——“遊資”的心理進行分析。擅長分析哪些事件能夠獲得遊資的階段性的認同,再通過公開信息尋股和盤面觀察以定下整體策略和交易時機。 看清事件的本質,股市上每天發生的很多事件都會對股價產生影響,可以是新聞、傳聞、公告、政策,出處不一,內容各異,有時還真假難辯,而引發遊資點火的往往是某類事件的發生——遊資非常善於利用公開信息來達到它們的目的。通過從深層次去思考事件對股價產生何種影響,重點關註新聞影響股價的可能性和時間點,看清事件的本質,爭取在思維和意識上同步於遊資,就有可能獲取豐厚的回報。 這種理論在其把握“甲流”概念中運用得較為成功。在其第一時間從權威媒體獲悉“甲流”出現後,其團隊就立即開始在藥監局公開網站中尋找有可能生產疫苗等相關醫藥企業名單。“在政府網站中,藥監局可能是信息最快捷以及最透明的。” 炒股三大要訣:首先是看準大市,其次是控制倉位,最後是操盤技巧。 做股票首先看當時的大市有沒有賺錢的機會,其次操作的股票一定是當時熱點,還有一點是所選股票未來有想像空間,但指的未來還是短期。 隻要看準瞭大市,再怎麼也虧不到哪裡去。現在市場上通行的市場分析方法都是至上而下,先宏觀後微觀。其實,大盤是由板塊構成,而板塊的啟動是由各板塊的龍頭股決定,經濟面的轉暖或者一個利好消息,在股市中的首個著力點一定是龍頭股,隨後才是板塊,最後大盤才會在板塊的帶動下走出行情。 楊永興現身說法:“怎麼判斷11·10啟動以來的這段行情是否已經走到盡頭?首先市場的標桿太行水泥一度被打到跌停的位置,基建股行情基本上宣告結束,而之前一直活躍的券商股在海通證券的壓制下近期難有較好表現,周一啟動的醫藥板塊雖然表現出色,但由於板塊較小,難以對大盤產生帶動作用,盤中遊資欲拉升農業板塊,但從龍頭股隆平高科的表現來看,遊資做得並不成功。而大盤反彈以來,不少投資者獲利豐厚,整體套現壓力較大。這些都值得關註。” 隻要看準瞭大市其實股票就很好炒瞭,把各大板塊的龍頭股都選出來,看著買就行瞭。而事實上,從4·24行情以來,每次也就是圍繞農業、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創投、迪斯尼等幾個板塊炒遍,行情也就宣告結束瞭。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倉位,特別是大額投資者。 怎麼樣判斷大盤趨勢已經結束瞭?一般看均線,多頭排列就是多頭趨勢,但均線隻是輔助,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某個技術形態上,處於方向選擇的時候,要想明天哪些能漲,哪些板塊能帶動大盤向上走,如果沒有,大盤向下概率就很大。 不參與盤整和下跌,隻參與上漲趨勢。對中短期趨勢的判斷能力要遠遠強於對中長期趨勢的判斷。A股市場遊資和散戶的力量相當強大,交易偏好以及盤面特征都很有規律,充分認識並利用這些規律,隻參與其中風險最小、利潤最大的幾個時間階段,就有可能實現持續復利。 如何能提早關註一隻股票?這需要做大量功課,要對眾多股票的基本面比較熟悉,閱讀大量的券商研究報告,對國內外的大宗商品、國外各大指數都要瞭如指掌,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到A股的某些板塊。 看研究報告,首先想到的是看研究報告的其他人會有什麼反應,而不是這個研究報告本身。比如中金、明星研究員發佈研究報告後,第二天股票常常會漲停,提前分析那些基金經理看到報告後是否會做出買入決定,比別人早半步去買。 怎麼把握買入時機?首先看大盤,一般情況是下午買。持股時間長短隻是每個投資者操作的策略,風險是不可能被消滅的,要做的就是充分規避風險,持股時間越短,越能規避風險。操作的時候要考慮哪些因素? 首先還是大盤,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市決定瞭倉位,買多少。再就是當前的熱點,要善於反向推理,比如每天大漲的股票或者漲停的股票,要去研究它有什麼特點,然後再思考這些股票以後有沒有可能提前找到。比如這兩天送轉股實施的股票都非常強勢,我們就要思考,那些還沒實施送轉的股票是不是也有可能大漲,然後去尋找這些股票。比如以前的中兵光電,高送轉後成為一個強勢股票,那麼就要尋找下一個中兵光電在哪裡? 舉一個例子,2007年4月份我們看中央二套的證券時間欄目,當時在該節目結束時,主持人說瞭一句話,下次節目采訪TCL總裁李東生。該節目前一期采訪的是古越龍山的總裁,結果節目播出後,第二天古越龍山開盤漲停,那麼采訪李東生,TCL可不可能漲停?看完節目後,我就覺得這是一個交易性機會,於是在節目播出前一天尾盤買入瞭TCL,結果節目播出後,第二天TCL漲停。我在漲停價賣掉股票,持股時間非常短,可能不到30分鐘,這就是我們的思路。 投研團隊是如何構成的?有研究策略的,有分析數據的,有研究資金流向的,有匯總各方面資訊、從信息中挖掘東西的,跟其他私募差不多。 投研團隊如何分析資金流向?挖掘什麼樣的資訊?或者從哪一類新聞中發現機會?首先思考哪些因素會影響股價波動,比如公司業績、國傢政策,甚至傳聞都會影響股價波動,這些都在我們的研究范圍之內。我們通過基本面選股,技術面買入,但基本面和技術面是要互相驗證的,任何利好若不轉化為市場中的需求,股價就絕不會上漲,相反亦然,這取決於市場的認知。 從資訊、新聞、傳聞、研究報告中挖掘股票,然後再看這些信息對股價的刺激或反應來驗證?隻有兩者都驗證通過瞭才會考慮。還有一種方式是從技術面反推。股價表現很強,就要思考為什麼會很強,是否有基本面的支持,有的話我們就會關註。 前段時間迪康藥業ST摘帽,之後連續三個漲停,這給市場帶來的無限想像空間:下一個ST摘帽的是誰?我們分析瞭基本面、技術面後,認為最有可能的是ST平能;同時,該股符合當時的熱點,國際油價上漲,導致國內煤炭價格形成向上的趨勢,這就形成瞭兩個熱點。最終,我們選擇瞭ST平能,結果果然符合預期。把握住ST平能後,我們又想:摘帽的大漲,申請摘帽的、可能申請摘帽的會不會漲呢? 再舉個例子,之前牛奶事件,三元沒有查出三聚氰胺,它就大漲;那時候人們怕喝牛奶,可能會喝豆奶、喝羊奶,相應的公司也會被炒作。再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後,肯定要新修房屋,水泥、鋼材等類似公司都被熱炒。「 拾 荒 網| 10Huang.CN 」,你的炒股專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