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形成
有價證券技術分析起源於美國股市,1884年由華爾街日報創世人查爾斯.亨利.道和愛德華.瓊斯編制瞭著名的道瓊斯指數,並且創立道氏理論,以趨勢分析奠定瞭技術分析的起源。後來由艾略特於1938年完成瞭波浪理論,用於對股市趨勢波動的方向性分析。1948年羅伯特.愛德華創立瞭形態理論,用於分析股價浪型頂和底的成立,從而完成瞭分析股市波動的大小過程。一百多年來市場人士不斷總結和創新不同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圍繞在以上分析理論進行細化,江恩周期及甘氏理論,以及後來發展出隨機指標,利用量和價編制出各種軟件,采取天數的設定來制定買賣點,以求利潤最大化成為市場參與者夢寐以求的目標。
道氏理論的基本原理
1、將股票走勢變化以潮水的起落來解釋,並以此來預測股票價格變化的走向。
2、交易量在確定趨勢中的作用,趨勢的反轉點是確定投資的關鍵,交易量提供的信息有助於我們解決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場行為。
3、收盤價是最重要的價格,道氏理論認為所有價格中,收盤價最重要,甚至認為隻需用收盤價,不用別的價格。
4、道氏理論認為價格的波動盡管表現形式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把他們分為三種趨勢,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這三種趨勢互相推移.互相轉變。
道氏理論的趨勢理論
主要趨勢:股價長期上漲或長期下跌的變動趨向。持續時間很長,一年以上,有時甚至好幾年。股價沿著一定的方向運行,道氏理論將其分為兩大類:牛市即多頭市場和熊市即空頭市場,高點上移則為牛,低點下移則為熊。通過兩類相關不同行業的指數變動來進行互證,是指股價平均數發生相關聯的同方向變動,以此來確定趨勢,一般持續的時間為牛長熊短。
次級趨勢:又稱中期趨勢和中期性調整,發生在主要趨勢之中,時間比主要趨勢短,它的變動方向正好與主要趨勢相反。牛市中可以大幅度的回調,不過其主要趨勢沒有破壞,一般回調的幅度是上次升幅的1/3至2/3左右,這就是所謂的中期性調整,調整後股市仍將回復原來的上升趨勢。在熊市裡,股價也會大幅度回升,但不能改變基本向下的趨勢,回升的幅度是上次下跌的1/3至2/3左右,這就是中期性反彈,反彈過後,股市仍會繼續下跌。
次級趨勢是對以往市場行為的一種修正,屬於正常的市場自我調整,常常出現在急升或急跌之後,持續時間約為幾個星期到幾個月。
短暫趨勢:是指股票價格在較短時間內的變動情況。其變動快則幾小時,慢則幾天結束,屬於次要趨勢中較短線的波動,短暫趨勢往往容易被人為操縱,對投資人產生誤導。而主要趨勢和次要趨勢難以人為控制,因此短暫趨勢並沒有重要的意義,屬於局部波動。
道氏理論將牛市和熊市分為三個階段,存在不同的市場特征。
第一階段:出現在熊市的末期,喪失信心拋股離場,表現於交投清淡,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第二階段:股市走出徘徊的低谷,但投資者還心存戒備,當股價升到一定高度時,投資者則往往是小富即安,但是市場仍保持上行,在較高水平反復震蕩,持續徘徊一段時間。
牛市第三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爭鬥,成交逐漸放大,股價每次回調不是令投資者退場,而是引更多的投資者入場,市場情緒高漲,公司利好不斷,刺激入市熱情,同時伴隨著成交量進一步放大。在這一階段末期,垃圾股上天冷門股大漲,而績優股漲幅較小,這種情況持續一定程度時,使得股票價格遠遠超過其內在價值,此時隨時都有崩潰的危險,預示著牛市將要結束。
熊市階段特征
第一階段:出現在牛市末期,市場投資、投機氣氛最高漲時期,對後市缺乏戒備心理,市場上盡是利多,大機構及高手紛紛瞭結離場。盡管股價上漲,但成交量已逐漸減少,最終導致下跌,先知先覺者走人。第二階段:隨著股價下跌,信用交易者急於拋出,後知後覺者避免套牢,大肆的拋售造成股價急瀉,一般是跌過頭才出現反彈,時間持續較短,反彈幅度為1/3—2 /3左右。
第三階段:盡管市場經歷瞭中期反彈,但仍不能改變向下的趨勢,股價的慘跌對投資者打擊巨大,悲觀氣氛濃厚,一些公司效益不佳,經濟前景不樂觀,促使股價持續下跌。最終跌不動瞭,開始有人吸納一些績優股等待大市回升時獲得厚利,這一階段正好好牛市第一階段相銜接,不知不覺者深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