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形態是持續形態中最常見的形態,它還可以細分為對稱三角形升三角形與下降三角形,如圖所示。
以上漲趨勢中的對稱三角形為例。在三角形的內部會存在5個轉折點也就是說在三角形內部的震蕩走勢由5個波浪組成。通常我們將這5次震蕩用 abcde來表示。通過轉折點a點與c點畫出一條趨勢線,來界定三角形形態的下邊線。再通過轉折點b點與d點畫出一條線,來界定三角形形態的上邊線。兩條邊線傾斜後相交,類似等腰三角形的兩條等腰邊。當價格向上突破上邊線時,恢復原來的上漲趨勢走勢。
當然我們無法在形態沒有走出來之前,就看出來它是三角形形態。而是等它至少走到一半以上的時候,才發現它可能是對稱三角形形態,此時再向三角形形態上靠攏。若它真的是三角形形態,我們就按三角形的指導意義來操作。若隨著走勢的逐漸演化,發現它已經偏離瞭三角形形態,那就要立刻放棄這個思路,在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通常三角形內部的5次震蕩,理論上規定為每次震蕩的幅度都是前一次震蕩幅度的0.618倍,也就是小b浪的幅度應該為小a浪的0.618倍,小c浪又是小b浪的0.618倍,依次類推。當然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論上所說的進行演化。
那為什麼會給出這麼精確的設定呢?因為這是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修正過的價格形態進行的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查一下《艾略特波浪原理自然法則》一書,其中不僅講解瞭為什麼會給出每浪之間的0.618倍的設定,還詳細地講解瞭在持續形態演化的過程中,其中間震蕩部分都要分為5個小浪的原因。
在三角形內部走完瞭5次震蕩後,價格應該是在e點的位置上,然後繼續向上運行,目的是突破上邊線。我們在講反轉形態時反復強調,是否有效徹底地穿越頸線,是判斷反轉形態是否完成的唯一標準。那麼現在到瞭持續形態瞭,我們還是要用到這句話,隻需要換兩個詞,是否有效徹底地突破邊線,是判斷持續形態是否完成的唯一標準。
在上漲趨勢中的三角形形態,最後一定要突破上邊線。同樣,在下跌趨勢中的三角形形態,最後一定要突破下邊線。而突破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三角形的兩條邊線在其後的某一個時刻必然會相交,我們把交點稱為三角形的頂點。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網站。從三角形形成的那一刻開始計算它到頂點的長度。這個長度是至關重要的,三角形內部走完瞭5次震蕩後,它必須按原趨勢向上突破邊線,而突破邊線的位置最好處於1/2至3/4處。若太晚突破,三角形形態就失去瞭它的指導意義。 還是以上漲趨勢中的對稱三角形為例,在原來的上漲趨勢中,成交量應是隨著價格的上漲不斷放大的。進入三角形內部時,與原趨勢相反的ace浪的成交量是相對萎縮的,與原趨勢相同的bd浪的成交量是增加的。突破上邊線時,成交量會突然放大。
至於上升三角形與下降三角形,它們名字裡的“上升”和“下降”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也不針對趨勢而言。它們的意思是說,在上升三角形裡,上邊線是一條接近於水平的線,下邊線的傾角是向上的;在下降三角形裡,下邊線是一條接近於水平的線,上邊線的傾角是向下的,如此而已。它們與對稱三角形其他的特征都一樣。
反轉形態都有最小測算目標,持續形態也有。我們可以先測算在第一次上漲時的起漲點至階段性高點的距離,再找出價格向上突破邊線時的價格,將起漲點至第一階段性高點距離的數值加在向上突破邊線的價格上,為對稱三角形的最小預測目標。
對稱三角形不但可以預測最小的目標價格,它還有獨特的特質,可以大致預測三角形形態完成的時間。如果你看到三角形形態的兩條邊線相交瞭,相交的那一刻,三角形形態就此完成。
請看下面走勢圖。在實際應用中,當價格走出abc點三個震蕩浪後,我們會發現高點越來越低,而低點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有理由判斷這可能會出現三角形形態,所以以高點和b點畫出一條邊線,以a點和c點畫出一條邊線靜待三角形的演化。直到d點達到瞭上邊線且未破上邊線,e點達到瞭下邊線且未破下邊線,一根陽線快速突破瞭上邊線,並且在上邊線以上收盤,三角形形態宣告完成。在突破邊線時,即可買進。
持續形態的一大特征就是走勢非常混亂,它不再是有著明確性的向上漲或向下跌,而是雜亂無章,這時的行情處於無趨勢狀態。根據無趨勢狀態下的峰谷排列特征,我們才能明辨市場的真實意圖。隻要波峰波谷雜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畫出上下邊線,看它怎麼動。隻要突破某一邊的邊線,即可判斷方向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