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資者(尤其是新手)在研判個股走勢時,往往執迷於技術指標或熱衷於打聽各種消息,而忽略瞭最常見、最實用、亦最具參考意義的一個數據———換手率。
換手率又叫周轉率,它是反映個股的交易狀況是否活躍、衡量買賣盤流通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以某股的交易股數與總股本的百分比來表示。例如某股的總股本是一千萬股,在成交股數累積也達到一千萬股時,我們就說該股的換手率是100%,亦即是說理論上該股的所有股票都被買(賣)瞭一遍。但在中國股市由於有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如國有股、法人股)之分,因此計算時應以實際發生交易的流通股作為基準,否則不能真實地、精確地揭示其交易狀況。
除以股本(成交量)計算換手率外,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表達的,那就是成交額———以某一時段(例如一個月)的交易金額總量與期間的股本市價總值(在中國是流通股市價總值)的百分比來顯示。這裡的市價總值由於是不固定的,其所取辦法要求又各有不同,這裡暫不贅述。一般投資者取前一種辦法按股本數計也就可以瞭。
那麼如何利用換手率來判斷個股走勢呢?形象一點說,換手率好比物理學中功率的馬力:馬力越大,汽車跑得越快;換手率越大,個股的動力也就越足。所以換手率高的個股,其股價的活躍程度亦高。反之,則是“冷門股”。我們在深滬股市中常常可以見到一些被稱為“死亡板塊”的個股,趴在某一價位長期不動,一天成交隻有寥寥不足十來萬甚至幾萬股,就屬於這種情況。
但是正所謂“靜極思動”,如果某一隻長期橫盤、已被打入“被遺忘的角落”的股票,在經過充分的換手後(壁如說換手率已高達五六十以至七八十),突然放量,那就意味這個股可能要“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或起碼也要有所表現一番瞭。因為長期的大量換手,使不同時期購入的投資者成本趨於高度一致,殺跌動力幾近於零,已是跌無可跌瞭。這時候如有可以觸發的契機、題材,很容易“輕輕一炒就起來”。不過介入這類的“冬眠股”,最好在放量起動時再跟進,免得太早買入被發往“無期徒刑”的“冷宮”。
股價一旦起動,攀高更離不開換手率的支持。換手越是積極、越是徹底,股價升得越是輕快、越是歡騰。因為獲利盤不斷在換手的過程中被清洗,平均成本不斷地提高,上行所遇的沽壓也大為減輕。這時候的換手率好比飛機上的油量計,越是充足股價走得越遠。
既然如此,能不能籠統地說:換手率越高,股價就升得越高呢?———不能。在股價升得還不是很高,還處於拉升階段時,這樣說是對的。但當股價已升得相當高(例如已翻瞭一番以致幾番),已遠離莊傢建倉的成本線時,這樣說就不見得對瞭。不但不對,而且恰恰相反:高換手率成為出貨的信號。我們常說的“天量見天價”,指的正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