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從來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有陰就有陽,有男人就有女人,有上就有下,有勝就有數,有買就有賣,成交量是指一個單位時間內交易成交的數量: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具有雙重屬性,即成交量的過重性成交量的二重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平衡買入與賣出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表現,有買必有賣,有賣必有買。成交量是買賣雙方平衡的結果,每一筆成交一方面滿足瞭買方的需求,另一方面滿足瞭賣方的供給。買賣雙方交易的數目一致,價格一樣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旦碰到綠色的大成交量,就會有分析師說什麼“沖高回落"或“資金出逃";一旦碰到紅色的大成交量,就會有分析師說什麼“資金進場"。其實這些都是有失偏頗的看法。
成交量的紅色和綠色的借鑒意義不大,成交量的大小才有借鑒意義。如果當天收市價比當天開盤價高,就顯示為紅色;反之,如果當天收市價比當天開盤價低,則顯示為綠色。成交量的大小僅僅表示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同程度。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同程度分歧較大,成交量會較大;買賣雙方對價格認同程度分歧較小,成交量就校
比如,在下跌過程中成交放大,既說明有很多賣盤,也說明有很多買盤,隻是賣盤的力量更大。不過,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後市將延續長時間的跌勢。如圖2一2所示,2007年的“5.30",上證指數出現連續重挫,雖然有洶湧的賣盤,但也有買盤進行瞭較為積極的承接,結果跌勢僅持續4個交易日便開始回升。相比之下,在2007年10月16日創出歷史高點6124點後的次日,大盤開始下跌,成交量卻呈現逐日縮減的態勢。盡管下跌沒有放量,但仍形成瞭頂部。因為下跌過程中缺乏買盤承接,表明資金對後市悲觀,不願進場接最後一棒。
同樣,對某隻股票而言,放量上漲,或許是機構在套現,中小投資者在積極買入;放量下跌,也可能是散戶在爭相出逃,機構在悄然吸納。所以,僅僅根據成交量的紅色和綠色,難以作出機構是在建倉還是在出貨的判斷,即不能以紅綠作為判斷主力出逃和買入的標志。
2.展示恐懼與貪婪
貪婪與恐懼是人類的天性。誰都會貪婪,誰都會恐懼,而恐懼和貪婪極大地影響瞭投資者的情緒,也是投資者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對此,大多數投資者心知肚明,但仍知錯而難以更改。其實,人們最貪婪的時候,一定是最危險的時刻;人們最恐懼的時刻,一定是最有機會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克服這種心理障礙,這是我們獲勝的
前提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有時可以通過成交量的多寡徹底體現。
如圖2一3所示,南玻A從前兩個高峰回落後,在A處股價緩緩上升,成交量急劇放大,這是錯過前期高點的投資者瘋狂買入的結果。他們期待著股價再次創出新高,這是貪婪的成交量。
圖中B處的暴跌,一下子打亂瞭追漲買入者的陣腳。他們被跌懵瞭,以為世界末日就要來臨,於是不計成本地賣出,將成交量放得很大,這是恐懼成交量。
圖中c處的五連陰,成交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此時很多投資者還沒有從B處的暴跌中緩過神來,再次驚慌失措地拋出,這也是恐懼成交量。
通常,股市投資人可分三類,即先知先覺、不知不覺與後知後覺。第一類是煸火者,他們在股市萎靡不振時買進股票,使供需關系逐漸轉變,在股市達到最高潮時悄然出貨;第二類是實踐者,即在股市呈現好景時買進股票,在大勢轉壞時賣出股票,這類投資者也並不多;第三類是最有悲劇色彩的,他們在股市達到最高潮時搶進股票,在最低潮時賣出股票,人性的恐懼與貪婪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3.統一動態與靜態
靜態與動態是事物的兩個方面,也是我們思考問題的兩種角度。靜態思維著眼於客觀事物運動過程中的相對靜止狀態,它要求人腦思維運動和事物存在的靜止狀態保持一致,是一種習慣於從事物的相對靜止狀態去觀察、研究問題、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動態思維則著眼於事物發展的趨勢,它要求人們堅持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是一種運動的、調整性的、不斷選擇優化的思維,其根本特點是變動性和協調性。
成交量是反映市場主力動態的窗口。對成交量的分析,我們不能停留在靜止狀態,而應著眼於動態的生成。如果僅從靜態的觀點看成交量,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請看圖2-4和圖2-5,相同點是股價在暴跌後轉而橫盤窄幅震蕩,然後某一天突然出現方向漲停。
但是,放量漲停之後,兩者的走勢竟然不同:圖2-24所示的永泰能源繼續橫盤,而且圖2-5所示的中儲股份卻震蕩上行。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兩者形態相同的結果迥異?
我們可以從動態的分時圖找到答案。
如圖2-6所示,2013年7月11日,永泰能源早盤放量漲停,但中間漲停多次被打開,這是主力拉高出貨的常用伎倆。隻要仔細想想就能明白,主力讓你想買多少,你就能買多少,難道這不是拉高出貨而是建倉嗎?
如圖2-7所示,中儲股份中午發動突然襲擊,直線拉升,下午漲停後一直沒有打開,使得對後市看好的投資者沒法買入。很明顯,主力不想幫人抬轎子,所以股價還會繼續創新高。
三個角度,掘金成交量
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氣,股價不過是它的表面現象而已。成交量是用真金實銀堆積起來的,它包容瞭市場的一切信息。成交量能提供足夠的信息,使得投資者能在價格發生變化之前對其加以預測。
對成交量的分析,應從三個角度入手。
1.成交量變化,領跑價格變化
股市經典格言“量在價先"是指成交量的變化遲早要在股價上反映出來。如我們常講的“地量地價",就是說先見地量,再見地價。如圖2一8所示,上證指數在2012年11月20日見到地量(當日成交量為4258.1萬手),十天後見到此階段的最低價1949點。即僅僅一個諺語“地量地價"就能幫助我們精準地判斷市場的底部。
“地量地價"的另一層意思是,地量之後股價還會走低。地量不是止跌的標志,實際上股價是否能止跌並不取決於地量,而取決於地量之後的放量。當增量資金及時介入,就會出現地量地價的情況;當增量資金介入緩慢,地量則無法止住下跌的趨勢。隻有到股價下跌到某一深度後,大批增量資金被吸引進來時,股價方能止跌。
同理,所謂“天量天價”即先見天量,後見天價。它的市場含義是:頂部放量常常是價格即將反轉下跌的征兆。
所以說,成交量是市場供求的方向標,成交量比K線能更早地發出預警信號。
2.隻看價不看量,虧損沒商量
如果隻關註價格的變化,而忽視成交量的變化,你是不可能在股市賺錢的。所謂“新手看價,老手看量”就是這個道理。
成交量分析的目的是試圖揭示價格趨勢與成交量之間的關系。相對成交量的大小和紅黑而言,成交量的變化更為重要。成交量的變化反映瞭投資者的情緒變化,這種情緒變化最終將導致價格的變化。一般來說,價格上漲,成交量增加;價格下跌,成交量減少。當價格上升時,成交量不再增加,表明價格得不到買方的認可,價格上升的趨勢將會改變;反之,當價格下跌時,成交量萎縮到一定程度不再萎縮,意味著賣出方不再認同價格繼續下降瞭,價格下跌的趨勢也將會改變。
成交量與股價相結合,不僅具有合理性,也具有必要性。僅僅從價格角度分析,是很難把握股票走勢的,如果結合成交量,情況則大不相同。
如圖2一9所示,價格在A、B兩個區域形成瞭兩個頂峰,單純從價格角度分析,是很難把握其後市走勢的,如果結合成交量來分析,情況則大不相同。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懂得成交量分析的投資者,可以看出B處的不同尋常一一價格創新高,而成交量萎縮。即股價與成交量發生瞭頂背離,而背離一般被認為是趨勢反轉的信號。
3.判斷趨勢,要靠成交量
股價沿趨勢變動。趨勢理論是指一旦市場形成瞭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後,就將沿著上升(或下降)的方向運行。除非有證據顯示反轉的可能性更大,否則我們應該認為現行的趨勢仍將繼續下去。
在確認瞭主要趨勢和方向後,下一步自然是研究趨勢的力量和狀態。成交量確認趨勢的基本法則是:當一個趨勢加大其變化軌跡時,必須有相應的成交量來配合,如果趨勢不能從增加的成交量中獲得,則會有風險。
趨勢的繼續進行需要成交量的支持。如圖2一10所示,大港股份在A、B、c、D、E等處形成瞭五個價格頂峰,每個頂峰的成交量都很大到瞭F處,再次形成一個價格高峰,但是成交量卻明顯減少(比c、D、E三處都要小)。這種成交量的變化,給市場發出瞭第一個預警信號:上升趨勢即將改變。
運行到G處,多頭進行瞭一次掙紮,成交量出現異常,沒能持續放大,此為成交量發出的第二個預警信號股價再往上行,到瞭H點,前期的支撐線反而成瞭壓力線。至此,我們可以明確地說,上升趨勢已經結束,這時該賣出股票瞭
量價分析不能是今日與昨日的簡單對比,因為這樣看不出它的延續性。必須對一周以來、一月以來,甚至三個月以來的量價互動資料作詳盡評估,由量價變動的過去看它的現在,結合它的過去和現在分析它的未來。這樣的量價分析才能為我們對後市趨勢的預測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