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可能將不再是一句空話。據報道,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期向多傢券商發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投資者管理辦法”。根據這份文件,從7月1日起,投資者和投資品都將被分級,意味著股民炒股有瞭準入門檻,對於部分“小白投資者”(沒有股市投資經驗的散戶)而言,可能會失去買賣股票資格!部分評級偏低的投資者或被券商“警示”或被“勸退”。揚子晚報記者昨天采訪瞭證券業人士及行業專傢。專傢表示,該辦法對“新韭菜”(新股民的戲稱)以及老股民購買新產品有一定影響,對證券期貨機構影響更大,最終目的是為瞭保護中小投資者。
1 新規要點
A股投資者分專業和普通兩類
從7月1日開始,A股投資者將被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兩類。《辦法》對於專業投資者的定義。對於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二是具有2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投資經歷,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產品設計、投資、風險管理及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屬於本條第(一)項規定的專業投資者的高級管理人員、獲得職業資格認證的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註冊會計師和律師。
■業內點評
普通投資者需遵守新規,
否則追究券商期貨機構責任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新規將投資者區分為兩類,其中專業投資者不受限,可投資任何標的和工具;但普通投資者則要嚴格遵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否則,就要追究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法律責任。他表示,按照新規標準,大多數股民應屬於普通投資者,他們必須接受投資者適當性管制要求,同時,普通投資者在信息告知、風險警示、適當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別保護。
新時代證券南京江東中路營業部人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新規主要為瞭保護投資者利益,不讓投資者承擔過大風險。
■股民反應
新規不針對股民就好,
否則券商股就跌瞭
對於新規所涉及到的普通投資者劃分以及影響,南京80後股民甄先生表示並不擔心:“不用怕,要是普通股民不能炒股瞭,那肯定不利於券商股,這樣的話,券商股早跌停瞭。但從6月19日A股券商板塊上漲1.87%的情況來看,顯然新規不是針對股民的。”
2 新規要點
普通投資者按風險承受力分五類
《辦法》將普通投資者分為五類,券商應按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至高劃分為五類: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時,需通過“風險承受能力問卷”。
■業內點評
新規後測試更嚴,
新股民受影響
省內相關監管部門的專傢表示,風險能力測試之前就已經存在,股民到櫃臺辦理開戶時,需要填一份調查問卷,涉及收入、資產、投資情況等,以此來看是否適合炒股。《辦法》實施之後,這一管理規定會比以前更嚴謹,要求也會更高,對新開戶的股民有影響。此外,老股民在購買新產品前,也必須要通過風險測試,才能進行投資,參與交易。
新規之下,如果股民在一傢券商做出的風險評估為保守型,可否換一傢券商獲得更高評級呢?省內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各傢券商對於用戶資料並不會互通,雖然評測時問題並不完全一樣,但隻要投資者如實回答問題,得到的結果都差不多,這也是行業標準的一種體現。但如果投資者不如實回答問題,那麼日後出現糾紛,則券商可能不會承擔責任。
南京證券有關人士表示,評測是2年一次,所有股民在一次評測後兩年,都要再次接受風險評測,可以在網上評測,也可以到營業部。
■股民反應
“新韭菜”擔心
沒有入場機會
南京大學生范女士目前在一傢財經類媒體實習。她對揚子晚報記者說,最擔心的是連成為“新韭菜”的機會都沒有。“雖然股市對於新手而言有些風險過大,但我可以跟隨老股民炒股呀,用一小部分資金,在我心理承受能力范圍內還是有可操作性的。這樣的風險測評,感覺是要把我拒之門外瞭!”范女士表示,如果無法進場,那麼就先學習專業知識和提高風險承受能力,等工作一兩年後再入市。
3 新規要點
券商向股民提供的產品也分五類等級
包括“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以及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在內的證券經營機構向投資者銷售證券期貨產品或者為投資者提供相關業務服務時,應當瞭解產品或服務的信息,依據《產品或服務風險等級名錄》制作風險等級評估文件,由低至高劃分,也為五類:即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
■業內點評
保守型謹慎型投資者
若不通過評測或炒不瞭股
省內相關監管部門的專傢表示,《辦法》主要在於對投資者進行分類管理,對普通投資者影響不大,對證券公司影響則較大,要求其依照辦法對投資者、產品進行分類,並進行二者之間的匹配。加強瞭對券商的管理,最終目的是為瞭保護投資者。
董登新教授表示,按照新規規定,A股、B股、新三板創新層掛牌股票均納入“中風險”,屬於第三檔風險等級,匹配投資者類型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三類。這就意味著有相當部分股民要想炒股,就必須接受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檢測,若不能獲通過,則不能炒股。由於A股股票被劃為“中風險”產品,這意味著被劃分為保守型和謹慎型的這兩類投資者,7月1日以後要想炒股,可能會遭到拒絕。
■股民反應
資深股民點贊新規
擔心操作有難度
南京資深股民鄭先生對揚子晚報記者說,券商提供的產品也要分5個等級,這個政策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他認為,券商通過設置產品風險等級的方式,讓投資者選擇合適產品,是為瞭保護小散戶。然而,以風險測試評估作為準則的遴選方法實現起來並非易事。“不排除有些人投其所好,不填寫真實的想法,並不能把需要保護的投資者真正區分出來,因此方法有待提升。”
4 新規要點
經營機構要對投資者匹配對應產品
券商要按照產品或服務的風險等級符合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匹配要求,根據五類投資者可投資的產品,按照風險匹配的方式進行匹配。對於不適當客戶主動要求購買相關產品或服務的,經營機構應確認其不屬於風險承受能力最低類別的投資者,並進行特別的書面風險警示後才可向其銷售或提供服務。
■業內點評
評級低客戶
買高風險產品或被拒
業內人士表示,保守型股民想參與高風險投資的門檻會比較高。一般來說,如果評級較低的客戶想購買高風險產品,基本上不會銷售。隻能是先簽署“產品或服務不適當警示及投資者確認書”,確認瞭可以交易中風險以上的品種,才能買股票。
省內相關監管部門的專傢建議,投資者不能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設置等級後,風險承受能力處於最低等級的人,不能購買其他等級的產品;對於風險承受等級為中風險的用戶,想要購買高風險產品,券商要對其進行特別提醒;對於堅持選擇高風險產品的用戶,券商要盡到提醒和告知義務。
■股民反應
股民可通過自我學習
提高風險承受能力
南京資深股民鄭先生表示,股民在進行風險測評時要如實填寫,這樣才能匹配到最適合的產品。此外,投資者可以通過自我學習提高風險承受能力。
【多說一句】
股市風險加大保護小散
防“割韭菜”悲劇頻演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沒有投資經驗的小散,包括在校大學生及剛參加工作的“月光一族”,借錢炒股或是節衣縮食炒股,將炒股當賭博,希望通過炒股賺快錢。甚至有些年輕人將炒股當成創業,不上班、不工作,花父母的錢炒股。還有些股民一邊指責、謾罵,一邊卻又沉迷於炒股,賺錢瞭就沾沾自喜,虧錢瞭則寢食難安,甚至因炒股鬧傢庭矛盾。
股市是長期投資市場,但大多數小散都是做“短炒”,頻繁快進快出,每天都想抓住漲停板;股市是高風險的投資市場,投資者必須具備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但許多小散卻毫無風險意識。有的人甚至將全部身價拿來與股市對賭。“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對他們而言,可能早已拋諸腦後。
究其原因,正如董登新教授所言:以前並未真正落實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法定義務和責任,最終導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標準形同虛設,無法保護中小投資者。要想杜絕這樣的悲劇發生,保護小散不受宰割,就必須引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將小散與風險進行強制隔離與保護。這既是必然,也更是必須。
知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認為,“投資者分級”和“投資品分級”制度,或意味著中國股市即將進入最殘酷的階段:去散戶化。隨著註冊制來臨,退市制度的建立,股市的風險顯著加大。在註冊制下,投資將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普通人參與其中被“割韭菜”的時候會更加慘烈。投資者,要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對面臨的風險要有充分認識。劉曉博表示,要麼通過學習,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投資者;要麼隻買低風險產品,把錢交給更專業的人去打理。否則,最好退出股市,因為你的錢會變得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