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適合不適合直接投資股票?
可能絕大多數在這個市場的投資者都認為自己是適合的,
並且認為自己是這個市場中“一賺兩平七虧”中的那1個“賺”,或至少是那兩個“平”,而不是那七個“虧”中的一個。
其實“一賺兩平七虧”本身就是追漲殺跌的散戶(追漲殺跌的機構其實也隻是一個大一點的大散戶,這裡同樣列入散戶的行列)才有的結果,
如果真正地到這個市場中來投資,
就算以過去20多年投機風盛行的A股為例,
拋開一年兩年的短期表現(因為有時也會剛好碰上市場的熊市下行周期),
拉長到5年以上甚至8年10年以上的周期看,
真正搞投資的投資者應該是100個人中間會有99個人是賺的。
本人愚頓,
明白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用瞭長達七八年時間,
而有的人隻用幾個月甚至幾天就明白瞭這一樣一個基本道理,
更多的人一輩子也在追漲殺跌中渡過,永遠解不開這個結,永遠明白不瞭這個道理,結果成為莊傢、炒傢眼中的韭菜,被割瞭一輪又一輪的韭菜。
再回到一個人到底適合不適合投資股票的這個話題,
個人認為這個市場中90%以上的中小投資者散戶並不適合直接投資股票,
不是不夠努力,
因為努力的方向若是錯瞭,那麼越努力就會錯得越多,就會錯得越遠,就會賠得越慘;
也不是不夠聰明,
因為事實上股票投資並不是一個智力遊戲,也不是純科學,其實更多地偏藝術偏哲學一點,
隻要明白瞭一些最基本道理,加上一個適合自己的適當的操作體系,就算隻有中學文化水平,也能將股票投資搞好。
而這個市場不少的教授、博士、碩士、海龜、研究員、專業人士甚至科學傢,這些聰明的大腦在股市中其實與一些中低學歷的牛人相比,不僅沒有優勢,反而盡顯劣勢。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有時反而恰恰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個人適合不適合投資股票?
歸根結底在於是否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並隨同市場的進化而不斷地進化和完善。
這隻是定性的說法,
如果非要定量的話,
個人認為,
如果投資時間在10年及以上(10年以內免談,等達到10年再來談這個話題),
年化收益在(GDP+CPI)之下的,基本上更入不合格的行列;
年化收益在(GDP增速+CPI)之上,就歸入合格者的行列,
其中:
年化收益17.5 %以上的(即10年5倍及以上,20年就是25倍以上),可歸入優秀投資者行列
年化收益26.9%以上的(即10年10倍及以上,20年就是100倍以上),可歸入市場中萬裡挑一的卓越投資者行列,
至於像牛散張堯之類20年2000倍的,這是人中極品,千萬分之一的極品,可遇而不可求,就當成是激勵自己前進與進步的目標吧。
再多說幾句,
如果能認識到自己並不適合直接投資股票,
這其實也是人生的一個進步,
有人總結要搞好股票投資,需要理解自己、理解公司、理解市場,
雖然後兩者是進階後的高階要求,
但理解自己才是基礎。
認識到自己不適合直接投資股票的人,
就有必要脫離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行列,而是轉向指數化、被動式投資的方式介入這個市場,
找到經歷過長周期考驗的公募、私募甚至指數產品,借雞生蛋,借船出海,
這可能是比較適合這個市場中絕大多數韭菜通過投資實現財富增值的相對比較好的一條路。拾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