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籌股這一概念誕生於99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有時被稱為紅色中國,相應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把在境外註冊、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稱為紅籌股。
具體如何定義紅籌股,尚存在著一些爭議。
主要的觀點有兩種。
一種認為,應該按照業務范圍來區分。如果某個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業務,那麼,這傢在中國境外註冊,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紅籌股,國際信息公司彭博資訊所編的紅籌股指數就是按照這一標準來挑選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應該按照權益多寡來劃分。如果一傢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大部分直接來自中國大陸,或具有大陸背景,也就是為中資所控股,那麼,這傢在中國境外註冊、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屬於紅籌股之列,1997年4月,恒生指數服務公司著手編制恒生紅籌股指數時,就是按這一標準來劃定紅籌股的。通常,這兩類公司的股票都被投資者視為紅籌股。 早期的紅籌股,主要是一些中資公司收購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後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來出現的紅籌股,主要是內地一些省市將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組並在香港上市後形成的,如"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紅籌股已經成瞭除B股、N股外。內地企業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籌資的一條重要渠道。
紅籌股的興起和發展,對香港股市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從1993年於1997年6月底,紅籌股公司通過首次發行及增資配股籌集的資金為115.5億美元,1997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場的總籌資額約為1433億港元,其中,紅籌股占瞭23.8%(文章來源:拾荒網http://www.10Hu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