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於大型機構來說,對政策面的洞察和理解有著過人之處,他們往往能從常人不為察覺的信息中發現有用的、有價值的“情報”.簡單來說,大機構在宏觀政策面的把握上比普通投資者有著更為深刻的瞭解。(二)對於大型機構來說,由於資金規模十分龐大,使得這些機構難以在上漲行情中大規模建倉,因此,他們往往會采取“逆向投資”,即“在市場非常蕭條時進場,在市場繁榮期時出場”.而普通投資者往往會因為貪婪或者恐懼,采取的主要是追漲殺跌方式,這樣很容易令自身的操作處於被動局面。(三)由於資金龐大,因此機構投資者對選擇的股票往往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如果股票流通盤不大,那麼就很難進入機構的核心股票池,機構也難以在其中“興風作浪”.(四)機構投資者往往非常關註次新股和新股。相對而言,次新股和新股的籌碼容易搜集,也有送股轉增的機會,因此往往會得到機構的青睞和長線關註。(五)股諺雲“重套出黑馬”.當新股或者增發品種頻繁破增發價格之後,大的系統性上漲行情可能就會出現。而且,這些“破發”的新股往往會成為日後的大黑馬。比如,去年末以來,如果投資者把握去年“破發”的新股或者增發股,往往就能發掘出大黑馬,比如,煤炭、地產、有色等等。(六)當個股處於低價區時,盤口上往往會出現單日換手超過10%的現象,一般情況下,這往往是機構搜集的結果。因此,當出現這種跡象後,投資者應該密切跟蹤單日換手突增的個股。這裡需要提醒一句,其實,在高價區,機構擺出任何姿勢和動作,無非是讓投資者將手中的錢換成機構手中的籌碼;在低價區,機構擺出任何動作,隻是想讓投資者盲目拋售手中的寶貴籌碼。籌碼與現金的關系,就是投資者和市場之間的關系。(七)機構在發動任何一次整體性行情時,往往會啟動幾個重點的主流板塊,不會把“兵力”隻投入某個板塊的單隻個股上。這就意味著,當投資者忽然對某隻個股有良好感覺的時候,不妨花費一些精力多看看該股同屬板塊的其他的個股,以便找出其中最強勢的品種。(八)機構投資者一般不會在投資者十分謹慎時結束行情,而是在投資者麻痹時開始悄悄派發籌碼或者搜集籌碼,因此,投資者需要對一些基本的技術分析原則進行研究。比如,當頭部或者底部出現明顯背離時,這往往是機構投資者進行派發或者搜集的必然“痕跡”.(九)相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機構還有很大的優勢在於,他們的投資流程是有分工的。而不象個人投資者,往往把投資、研究、風險控制等諸多要素集於一身。這註定使得機構的投研能力要高於個人,所謂“好漢難敵四手”,也就是這個道理。(十)相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機構更加重視非投資的修養,比如文化、哲學等修煉,更懂得“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而個人投資者參與市場的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就是賺錢。所謂“百戰歸來再讀書”,隻有將個人修養、學識提高到一定境界時,投資的本領和眼光也將更上一層樓。其實,機構要賺錢,無非是利用普通人的基本人性,即貪婪、恐懼和希望。「 拾荒網| 10Huang.CN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