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工作狂,每天幹12小時,秉承隱形冠軍拐點投資理念,每年要行16萬公裡路考察,與500多傢公司經理交談,被譽為“全球最佳的選股者”,在1977一1990年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的13年間,由其管理的資產上漲瞭十多倍。
買股是“向公司投資,而非向市場投資”,彼得·林奇把所有的上市公司分為六類。
①穩定緩慢增長型:規模巨大,歷史悠久,已渡過快速增長階段,年收益率約為3%,比GNP(國傢的增長率)稍高,能定期支付較豐厚的股息;
②大笨象型:受人信賴,如可口可樂、貝爾電話等,均擁有數十億美元資產,年收益率為10%-12%,盡管不算明星股,卻表現出眾,當股價上漲到30%一50%宜先賣掉;
③快速增長型:並非皆屬快速增長行業(如百貨業的沃爾瑪),最初規模雖小,但不斷擴張,年增長率為20%-25%,有活力,蘊藏著大量能漲10-40倍、甚至200倍的股票,而風險也很大,特別是那些剛成立不久、被人們過度吹噓、且資金短缺的公司,當這類行業成熟、擴張過大、很難找到進一步發展空間時,將轉換為GNP公司;
④周期型:包括汽車、航空、鋼鐵、化工等行業,銷售及利潤定期上漲或下跌,企業也在擴張與收縮的過程中循環,如衰退時福特公司會損失數十億、待繁榮又賺回數十億美元,憑借盛名,其股票最易吸引粗心大意者;
⑤轉型困難型:指遭沉重打擊,幾乎要申請破產保護的企業,由於奄奄一息,股票漲跌受整個市場的影響最小,一旦轉型成功,往往讓投資者獲得幾倍、幾十倍的收益;
⑥資產富裕型:某些隱形資產潛藏著巨大升值機會的公司,若能透徹瞭解,介入後耐心等待,多可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
企業的投資價值主要看其收益和資產狀況,特別是現金流。出於管理資金太大,林奇非常強調分散(組合)投資,往往看好某一行業就通買其下屬股票,既喜歡快速增長型企業,也善於發掘被市場低估的冷門股。後者常翻10倍,可先找一增長率為零、幾無競爭者的行業,再從中找近年利率平穩增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估值偏低的公司,不為廣大投資人熟悉、又無分析師拜訪,更“堪稱完美”。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他發現理想公司的特點是:任何傻瓜都能經營,業務屬於無味型,人們不斷購買其產品,公司在回購自己的股票。
另外,林奇的一些提示也很溫馨,如“從身邊發現機會”“買普通股票也可賺大錢"“捂股基於成長性,與牛熊無關"“總有可以擔心的事情發生”“即便牛市我也賠過錢"“運氣來瞭,加碼下註,反之減少"等;而其著名的“雞尾酒會"說法,即這種場合,投資大師被眾人爭先恐後打聽買哪隻股好,該趕緊出貨,若備受冷落無人問津,已可考慮建倉,勸導非常形象生動。